美文网首页散文
读《论语》有感之一

读《论语》有感之一

作者: hl夜雨潇湘 | 来源:发表于2020-09-02 17:31 被阅读0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我们费尽心思寻找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其实几千年前的孔子就已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学是一个输入的过程,通过老师教、自己看书、不断阅读从而达到知识的积累,习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将所学用于实践中,用于生活中,反复的琢磨,推敲。比如做一道数学题,用一种方法解出来之后,想想是否能用别的方法也能解出,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反过来,习也能成为学的动力和源泉,只顾着学,而不去习,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便是对“学习”这两个字最好的解释,我们博览群书,只有多写,才能下笔如有神。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突然到访,那种喜悦,跃然于纸上,有约而来,固然感到高兴,无约而来,高兴之外,多了一份惊喜。平常人如此,圣人也如此,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在于常常能通过司空见惯的事情,透过表象而看到本质。总结出来,便成为经典。传播开去,便成为思想。苹果落地并不只是牛顿才看到,然而,牛顿却通过这一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论语》作为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核心思想是一个“仁”字,与不理解我的人交往,我并不生气,与不明智的人交往,我也不烦恼。这就是孔子心中的君子,我依然做为自己,你也依然做你自己,现实生活中,当前离婚率居高不下,一言不合就离,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很辛苦,而对方不理解,想要改变对方,将对方变成自己想像中的样子,这些都是很自私的行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永远不要将时间花在“渣人”,“渣事”上。与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跟“对牛弹琴”没有区别。

     《论语》带着岁月的温度,历经风雨。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娓娓道来。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读书读经典,与圣人对话。

图片源于图行天下

相关文章

  • 读《论语》有感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

  • 我在书里读人生

    ——读《论语》 有感曾听闻,人若不食,则...

  • 读《论语》有感二则

    读《论语》有感 之一 孔子的得意门生有颜回、子贡、子夏、子路、曾子等。 颜回:英年早逝,犯过错误,但不会犯第二...

  • 三省吾身,万世师表

    三省吾身,万世师表 ——读《论语》有感 古人曾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

  • 读《论语》(1)

    读《论语》有感 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的话到今时今日也很有帮助。 这几天在读的几句中印象较为深刻...

  • 读《论语》有感

    原创/苹儿(茵草芳菲) 《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

  • 读《论语》有感

    我读了部分《论语》,我想粗浅的谈谈我的感悟。 一、孝道。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在孔子眼中,...

  • 读《论语》有感

    高中语文老师酷爱读《论语》,还曾多次赴北京听《论语》讲堂,即使在高三那样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还抽出几节课来给我们讲《...

  • 读论语有感

    汉本5班 黄玉花 学号:1601538 我们在初中或者高中都曾经学习过《论语十则》吧,那时的我们只是为了考试...

  • 读《论语》有感

    汉本1605班 1601512 李洁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有感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nv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