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吕布”:李仁达

作者: 阿录0502 | 来源:发表于2023-10-01 05:37 被阅读0次

李仁达(?-948年1月26日) , 又名李弘义、李弘达、李达、李孺赟 , 光州(今河南潢川)人 , 五代时期福州割据军阀 。

李仁达在历史上给大家留的印象叫反复,可能比三国时期的吕布还要反复一些。

李仁达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他非常的安分守己,他在闽国担任元从指挥使,15年间没有升迁,没有犯错,也没变也没有被贬黜。

也许是看破了官场,也许是看懂了五代当时的环境,第二个阶段,他的信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这要从王延政和王延曦兄弟二人不和说起。王延政和他哥哥王延曦闹翻,王延政在建州建立了殷国,在福州的李仁达背叛了王延曦,投靠了王延政。

没多久,福州发生了变乱,朱文进杀了王延曦,李仁达不知道怎么想的,又背叛了王延政,回过头来投靠朱文进。

朱文进觉得李仁达是反复小人,不敢用他,就把他闲置在家。

朱文进没蹦达几天,就被王延政消灭了。王延政派自己的侄子王继昌到福州镇守。

李仁达刚刚背叛了王延政,担心王继昌到福州后会清算自己,于是就联合了陈继珣。陈立珣也背叛过王延政,他也怕被清算,所两人一拍即合。

他们找到当时王继昌手下的一个大将叫黄仁讽,说:“王潮兄弟当年没有任何资本,就建立了闽国,咱们三个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失良机呢?”

黄仁讽平时就被王继昌看不起,心里面早就有了不满之意,听李仁达和陈继珣这样一说,就同意了跟他们起事。

黄仁被拉拢了,王继昌手下再没有什么人可用的了,于是他们趁着深夜,带着乱军把王继昌杀了。

王继昌被杀后,李仁达本来想割据自立,但考虑到自己一直在家闲赋,军队不一定能听自己的指挥,就到旁边的雪峰寺,找到了一个名叫卓岩明的僧人。

卓岩明是个重瞳,一个眼睛里面有两个眼珠子,李仁达就跟大家说:“卓岩明有天子相,咱们要立他为主。”军士们同意了。

李仁达立了卓岩明,然后向晋国奉表称臣,他给自己封了一个官,叫“判六军诸卫事” 。判六军诸卫事是军六军的高领导者,也就是当时的军事的首长。

五代时期的官制大概分这么两种:一种是说我是一个帝国,我是有皇帝的,军事大权一般都交给枢密院管理。 另外一种就是说它是一个割据势力王国,有的是类似于判六军诸卫事,有的是什么兵马大元帅等等之类,每个国家不太一样。

闽国原本也有枢密院使,但后来经过王延曦,朱文进之乱后,大家也对称帝这个事情 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了,所以李仁达掌权之后,他觉得判六军诸卫事就可以了。

当了一段时间判六军诸卫事之后,李仁达觉得不过瘾,他想自己当主子,于是就想了一招。

他私下跟自己的亲信商量好,借口阅兵,请卓岩明到校场去检阅。在检阅中,李仁达给那名亲信使了一个眼色,亲信突然登上检阅台,把卓岩明直接给杀了。

把卓岩明杀了之后,李仁达佯装害怕要逃跑,军士们围住他,强行的把他给推到了主子的位置上。

杀掉卓岩明后,李仁达又奉表向南唐称臣,还把自己改名叫李弘义。南唐皇帝李璟授他威武军节度使。

李仁达虽然向南唐称臣了,但他还向后晋进贡,想两边的好处都占着。这一年是公元945年,后晋乱得一塌糊涂,也没有时间管闽国的事,于是就默许了李仁达的这种操作。

李仁达当上威武军节度使之后,南唐也灭掉了王延政,把闽国归到了自己的版图之下。

李璟把闽国的建州、汀州、漳州、泉州的主政官员基本上换了一遍, 他也想把李仁达调走,他不希望自己属下有割据。于是便派当时的枢密使陈觉前往福州宣召,召李仁达入京。

陈觉心想李仁达肯定会来迎接一下自己,就准备在李仁达迎接自己的时候,把朝廷让他入京的事告诉他。

没想到李仁达根本就没去接他,而是找了一个小官,把他带到了威武军节度使的大堂。

陈觉看到李仁达高高坐在大堂上,身旁还站着两排刀斧手,就没敢把让李仁达入京的圣旨传给他,只是把朝廷的赏给他的金银,包括封诰告诉他。

李仁达不仅傲慢,对陈觉连住处、吃饭也没好好安排。陈觉觉得很无趣,第二天便告辞回京。

路上,陈觉越想越不舒服,实在没脸回去见皇上,就派了自己的侍卫队长顾忠,再去福州宣召李仁达入京。

陈觉知道李仁达肯定不会入京,于是假传诏令,自称权知福州事,命建州监军使冯延鲁统领汀州、建州、抚州、信州等地军队 , 进攻福州 。

李仁达一看南唐军队来围攻自己,就又奉表向晋国称臣,改名李宏达,希望晋国能来援救自己。

晋国这个时候正是自顾不暇,就下了一道诏书,授李仁达为威武军节度使,知闽国事,没有发一兵一卒。

李仁达心里焦急万分,如果没有援军,他肯定守不住福州,于是又转头向吴越国称臣,把名字改为李达。

吴越国这时候的国王是钱弘佐,是钱镠的孙子,钱元瓘的儿子,他觉得自己身兼天下兵马大元帅,有责任保护临国安全,就出兵来救福州。

吴越军很快便进抵福州,与李仁达共御唐军 。 不久 ,唐军进据东武门,李仁达抵御失利,使得福州“内外断绝,城中益危” 。

陈觉、冯延鲁、魏岑等各自争功 ,唐军得不到统一的指挥 ,故而久攻福州不下。

钱弘佐为了解福州之围,又命将军余安领水军由海路向福州进发。余安率援军抵达福州不远的白虾浦,因海滩泥泞,又遭到冯延鲁部唐军的弓弩压制,始终无法登岸。

冯延鲁想将吴越军诱至平地再行剿杀,于是让所部军队后撤,任由吴越军登岸,结果却抵挡不住吴越军,只得弃军而逃,余众溃散。

吴越军乘胜直进,与城中李仁达等军合势,对唐军两面夹击,唐军诸军尽皆溃败,福州之围至此解除。此时为南唐保大五年(吴越天福十二年,947年)三月 。

福州解围后,李仁达彻底归附吴越,钱弘佐命张筠、余安班师,并以东南面安抚使鲍修让领兵驻守福州。

不久,钱弘佐病逝。其弟钱弘倧继任吴越王,召李仁达到杭州。李仁达以李弘通为福州留后,亲自到杭州觐见钱弘倧,被加拜为兼侍中,赐名“李孺赟”。

他担心被扣留在杭州,又以金笋杂宝等贿赂权臣胡进思,在胡进思的进言下,被钱弘倧放回福州,仍为威武军节度使 。

天福十二年十二月(948年1月) ,李仁达因与鲍修让不和,计划袭杀鲍修让,再以福州投降南唐,结果被鲍修让察觉。

鲍修让引兵攻入李仁达的府邸 ,杀死李仁达和李弘通,族灭其家,随后将李仁达的首级送至杭州。

(资料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代“吕布”:李仁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sd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