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有女初长成》:梦想与欲望在一念之间

作者: 莱雪思 | 来源:发表于2021-12-02 17:15 被阅读0次

前些年,看到一则新闻,一位被拐卖了20多年的妇女被警察解救出来,终于与家人相聚,与老母亲抱头痛哭。

二十多年前,她还是一个十几岁的花季少女,因与家人发生点口角,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可这一走,却断送了她一生的幸福。

她不幸落入人贩者的手中,被拐卖到一个偏僻的乡村,卖给了一个年长她20多岁的男人当媳妇,生了两个儿子。她一直思念着家人,却无法与家人联系。

家人对她甚是牵挂,一直在寻找着她。皇天不负苦心人,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然而,在现实中,不知有多少被拐卖的妇女,到死都没见到自己的家人。她们身上不知发生了多少悲催的故事。

严歌苓笔下的《谁家有女初长成》,描述了一个被人贩子拐卖,命运坎坷的女孩,最终走向犯罪道路,20岁的生命停止绽放。

书中对人物描写得极其细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凄凉之感。同情女孩巧巧的遭遇,也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的思考。

01 悲剧的种子在欲望中种下

巧巧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她只上到五年级,就辍学了。十三岁开始,便帮父母赶场卖东西。她有着一张巧嘴,忍人怜爱。

长期日复一日的劳作,单调的生活,村里的气氛,令她感到压抑。她向往着另外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繁华似锦,就算是受苦受累也在所不惜。

她觉得在大都市中,就能寻到心中的梦。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想象着自己织造的美梦。

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深圳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成为了多少人梦想中的天堂,他们期望着来到这块乐土施展自己的抱负。

一些不法分子,抓住了人们蠢蠢欲动的心。正是巧巧对人间天堂的无限向往,才落入了人贩子的圈套。

人贩子给了巧巧母亲一摞钞票,巧巧的母亲迷失了双眼。她虽舍不得女儿的离去,却还是含泪满足女儿的欲望。

巧巧母亲一句“在家日日安,出门步步难”,道出了一位母亲的心酸,预示着她对巧巧一个人外出的担忧。

谁家有女初长成,孩子是父母心头的肉,但孩子长大了,终究要离开家中,展翅高飞。

然而,巧巧的母亲不知道,女儿这一走,却是往火坑里跳,她与女儿从此永别。

人的欲望犹如一个动物一样,不管猎人在人间布下天罗地网,为了自身利益情愿掉入陷阱中,追求自己虚无缥缈的梦想。

02 强烈的心理落差,是走向深渊的致因

巧巧本有逃生的机会,但她却被人贩子温柔的外表所迷惑。她的无知,令她拒绝了警察的救援。

如果在一开始,她能抑制住自己的欲望,清醒地看清楚眼前的假象,或许,她的命运将从此改写。

可巧巧却心甘情愿地走进人贩者织的网中,让自己任意人贩者揉捏,而毫不反抗。

等到她如梦初醒,发现自己已被拐卖。她内心极其痛恨人贩子,但很快地又恢复了内心的安宁,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一颗好强的心,暂时按捺住,跳进了另一个幸福生活的梦里。

她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与丈夫拍了照,寄了钱给远方的家人,让家人放心。她始终没有向家人道出真相,自己默默地承受着。

然而,事实的真相让她发狂,她发现自己是两兄弟的共同分享的物品。丈夫居然可以忍受与傻弟弟一起分享她。

她的自尊受到重重的打击,好强的内心,又呼之欲出,令她失去了理智。

她本完全可以逃离这个令她感到耻辱的家,但她却选择了报复。抡起菜刀,将两兄弟杀死后逃逸。

愤怒和无知,令巧巧走入深渊。她断送了两兄弟的性命,自认为能从此解脱,人生能够重来。

认知的偏差,情感的失落,是人性奔溃的导火线。心理巨大的落差感,足以让一个人从天堂沉沦到地狱,不可自拔。

03 情与法的较量,法终究不容于情

巧巧逃到了一个兵营。在这里,她的魅力四射,她感受到了尊重和纯真的人性。

人总是渴望靠近正能量,更何况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女。真正的白马王子出现在眼前,巧巧奢侈着想要靠近心中的白马王子,可肮脏的过去,令她却步。

她只能远远地观望着,默默地念想着。她甚至幻想着自己能重回校园,当一名可敬的老师,与心中的白马王子门当户对。

可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她还没意识到自己犯的错,是无法弥补的。在人情之外,还有法理。

当越过了法理的界限,就算她遭受了多少的苦难,命运多么的悲催,也只能给人留下一声惋惜而已。该承担的责任,最终还是得承担。

小说中的金銮是正义的化身,或许有人觉得他太过于残忍。对一个挚爱自己的女孩,没有一丝的同情心,居然将她送上了刑场。

但小说最后也只能以悲剧收场。人性的伦理及价值观是不允许受到挑战的。所谓的自由和快乐都是要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

巧巧是可怜、可悲的,但这种悲是她自己招惹来的。

小说中从金銮的视角,认为巧巧的遭遇是因为她是个文盲,如果她多读点书,提高自己的认知,或许就不会走向如此的结局。

然而,在现实中,从人性的角度剖析,这样的结局岂止是读书就能够解决的呢?

现实中,也有人饱读诗书,走向犯罪的深渊或惨遭杀害。从小树立的道德观念、人性伦理,才是问题的根源。

巧巧的无奈和悲剧,令人叹息。背后的隐喻,更发人深思。

对于父母来说,如何在孩子还没长成前,给他植入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防范意识,是一个沉重的教育问题。

家庭,是孩子温暖的港湾,孩子终究要放飞。在孩子还没放飞之前,引导他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某一天,孩子真的长成人了,父母也能无怨无悔,无牵无挂,看着他翱翔了。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72篇,2041字数,共累积90216字数。

主题:严歌苓《谁家有女初长成》书评

齐帆齐商学院8期写作训练营第21篇,2041字数,共累积23148字数

主题:写写最近读过的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家有女初长成》:梦想与欲望在一念之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tu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