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系原创首发
五国伐秦
故事概要:公元前318年(第一次五国伐秦)五国联合攻秦不利,魏国此时准备媾和,于是派出魏相惠施去楚国希望联合楚国一起和秦讲和。
楚王准备答应惠施由他主持去秦国讲和,而此时楚国的谋士杜赫认为不妥。因为让惠施主持那会让秦国认为是楚国带头攻秦而魏国主张讲和,对楚国不利。于是建议不要听从惠施的,并用几句话打发了惠施回去。
但惠施回去后自然魏国会感到不爽,杜赫此时再说,楚国会陷入孤立的状态,此时需要尽快由楚国牵头和魏国去向秦讲和。以便取得先机。
❀❀❀
这个故事透着浓浓的心机。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心机太重了。
去讲和也要考虑谁主导的问题,否则就怕自己当了陪衬,给人当炮灰。
该说这是小肚鸡肠还是考虑周全呢?
但现实生活中的确也有类似的事例,牵头的人不管他是干的好事还是坏事,总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所以楚国的谋士希望好事自己要站在前面,邀功第一,会演才能赢。
在职场中这样的人也不少,实际功劳没几个,但表功的时候总是站在最前面,会说场面话,会宣传自己最辛苦,做事专挑能凸出自己的活。
啧啧啧,虽然人性可以理解,但吃相未免难看。最不屑这类人。
读史以明智,向古人学习智慧。
欢迎简友们探讨交流~~O(∩_∩)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