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七月与安生》,又去看了原著,感觉都是很好的作品。生活是复杂的,人性是复杂的,不管是电影还是原作都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安妮宝贝原作侧重的应该是关于友情与爱情吧。七月一直是文静美丽的,她的生活一直岁月静好。安生是一个从小缺少爱的孩子,自由,叛逆。七月和家明的爱情很温暖,很平静。而安生,爱上闺蜜的男朋友,“在幽深山谷的寺庙里,她掂起脚亲吻他,在阴冷的殿堂里面。”“那一刻,幸福被摧毁得灰飞烟灭。生命变成一场背负着汹涌情欲和罪恶感的漫无尽期的放逐。”作者给她安排了一个悲惨的结局。
我更喜欢电影。感觉小说的男主摇摆不定,他开始是喜欢七月的,后来又被安生吸引。不拒绝安生的表白,送给她自己贴身的玉牌,告诉她自己的灵魂在上面,会一直跟着她。看到这里是很气愤的,既然彼此吸引,就挑明在一起吧,七月那么美好,自有人爱。和七月谈着恋爱,灵魂和安生在一起是什么意思?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好像离了自己七月没人爱似的?还是太自私了,舍不得安稳,又拒绝不了诱惑?在电影里,她们喜欢的男主只是一个推动故事发展的存在,或者是她们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在这里,没有渲染撕心裂肺,生离死别的爱情,电影更多的是在展现两个女主自我的成长。
在小说里,安生给人更多阴郁的感觉。她叛逆,颓废,吸烟,酗酒。长期不自律的流浪生活让她身体羸弱不堪。而电影里,安生给人的感觉向上了很多。她特立独行,洒脱,自由,不安分,向往远方,正是这样的性格吸引了佳明。七月和家明性格是相似的,家明喜欢七月的安静,可安生对他更有吸引力。电影里,家明踩住的是安生的影子。
七月对山上闺蜜和男友的异样是有所察觉的,当她送安生上火车时,在最后一刻,她发现了戴在安生脖子上的男友的玉牌,她没有选择让安生留下来。她选择了隐忍,她更爱自己吧,她想把家明留住。她的隐忍得到的是几年失真的爱情。她的爱情里一直伴着安生对家明的问候,一直伴着那个晃动的玉牌。我想她是爱家明的,一直不愿离开。
当她发现家明和安生住在一起时,多年的隐忍爆发。她让家明做出选择。家明最后选择回家与她结婚。而她在结婚的前夜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她不想和没那么爱自己的人一起生活。这是她二十多年一直顺其自然被动生活以来自己做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她不想再被动地选择,她要过自己向往的生活。
当初安生选择离开,家明选择留下,这次七月选择离开。虽然家明仍然选择留下来,七月已不稀罕。七月开始走向向往的地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安生也不再流浪,开始学习,开始安静,开始过自己羡慕的七月的生活。有一个幸福的家,安稳的幸福。这也是她内心渴望的吧。
成长,就是有一天你努力想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就是找到自己。看完电影,想和自己说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