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阅读日搞活动时买的。看到是《杀死一只知更鸟》作者哈珀李的作品,是《杀死一只知更鸟》传奇故事延续,所以毫不犹豫买了。
《杀死一只知更鸟》实在是让人很难忘却的一本书。阿迪克斯无论是作为父亲、律师还是一个大写的人,都堪称楷模,几乎是一个圣人的形象存在。他丧偶后一个人带着俩孩子,却从来不忽视给孩子的温情。那些坐在阿迪克斯膝盖上共读的时光,应该是记忆里最柔软的线条。在库斯特和杰姆眼里,父亲的形象是不容破坏的,他们不惜为了这和诋毁父亲的人打架。而法庭上为黑人的精彩辩论,力挽狂澜扳回案情,让我们觉得阿迪克斯是无所不能的。
他善良,宽容,富有智慧,正义有担当,对这世间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
我崇拜他,他满足了我对这世上最完美父亲和男人的想象。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艺术价值当然不仅在于塑造了阿迪克斯的形象,还在于,他还原了一个美国南部闭塞小镇,在黑人依然遭受歧视的时候,一起黑人强奸案引起了关于人性怎样的思考。
所以说,这部书,绝对堪称经典,其价值,不亚于这世上任何一部世界名著。哈珀李在写了这本书以后名声大振,人们对他的下一部作品充满期待,然而他说不会再写了,因为再也无法写出可以和这部书相媲美的作品。同时他开始隐居生活,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和各种社会活动,终身未婚。
《守望之心》并不是哈珀李的新作,而是《杀死一只知更鸟》之前的作品。据说哈珀李写完《守望之心》交给出版社编辑,根据编辑建议选择斯库特童年部分花了十几年以后才写出《杀死一只知更鸟》,1960年交付出版,《守望之心》一度以为文稿已经丢失。不知道是不是哈珀李在写出《杀死一只知更鸟》以后对《守望之心》太过失望,所以将其遗忘?
是因为人到老年,开始怀念年轻时的种种,想起年轻时曾写下的那本《守望之心》,终究觉得没有面世是种遗憾,还是觉得再不完美的作品也是自己的孩子,要给予一样的承认与地位,2015年,《守望之心》出版,2016年,哈珀李去世。
《守望之心》和《杀死一只知更鸟》两书中,父亲阿迪克斯的形象和所持观点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有人认为《守望之心》是对《杀死一只知更鸟》的颠覆。然而从另一角度看,阿迪克斯仍然是那个正义、理性的父亲,只是由于人与社会历史环境的复杂性,他对待不同的事情会有不同的态度。更多问题源于女儿斯库特在成长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了她对于父亲角色的定位,与其说这是一种颠覆,不如说是一种延续和丰满。和《杀死一只知更鸟》一样,《守望之心》也是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其中的家庭关系,人步入成年后角色转换的阵痛,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以及始终贯穿其中的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珍贵的成长经历。
我们在不断成长中,也会有斯库特一样的感觉,自己很难真正意义上回到故乡,你很难再次真正融进那个地方,不管怎样总有一种隔离感,经历了纽约大城市的生活,斯库特总以居高临下的眼光看着梅姆镇的一切,这里依然闭塞,落后,黑人该不该获得选举权?连阿迪克斯都站在反对的立场。这让斯库特心中父亲的高大形象瞬间崩塌。她绝望得几欲发狂,想要逃离这个地方,逃离一切,在痛苦与迷惘中,库斯特又经历了一次弥足珍贵的成长。
似乎每个人在青春期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原先在你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父母,竟原来也是这样落后愚昧不可理喻。于是不断地冲击与对抗,却发现,爱,是不会因为任何而影响的,正如阿迪克斯对库斯特所说:
我爱你,但随你的便。
父母对子女,永远有足够的耐心与包容。而子女,也有长长的一生,在独自前行的时刻,一遍遍去回望和感想。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每个人的守望者,是自己的良心。
但这本书不好读,通篇是斯库特的内心独白和冗长的人物对话,还有不太了解的美国南部文化。从小说而言,它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失去了吸引读者的优势。可以说我是被绑架地读完的,一本书,如果已经开始读了两百页,不读完就觉得是耗费了之前的漫长时光。有读者说,《守望之心》里,阿迪克斯形象轰然倒塌;读了《守望之心》,哈珀李的形象轰然倒塌。此话可谓道出了对此书的失望。
但也许“阳春白雪”里,既有某种我们不能匹及的深度,也是对哈珀李,这个孤独了一生的女子临终前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点馈赠吧。
她不想《杀死一只知更鸟》,在这个世界上,是一种孤独的存在。
至于是好是坏,留给后人评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