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觉得中国人特别矫情,经常会把一些重要的事情编排个顺序,最经典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你的妈妈和你的老婆都溺水了,你先救谁?
这个问题在中国至少有30年时间,让很多充满爱心,自问不是坏人的中国男子崩溃。
其实,这之前,这个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因为这之前,中国人对道德是有次序性要求的
据说,这之后,也就是现在以后,这个答案也会明确的,不过我还没有看到社会共识完全一致。
其实,根本不应该这样的问题纠结,自古以来,中国的道德都是分类明细,先后次序清晰的
说分类明确,兄弟之间的爱都不一样,叫做,兄友弟恭,先后次序,那就更清晰了。
今天想说的这个话题,要从我的女儿背诵三字经说起,她背了这句引起了我的兴趣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翻译成白话就是,仁义礼智信,号称五常(常委的意思吧,或者说是道德委员会的常任理事)
当然,他们跟常委一样,也是有排名次序的,仁第一,义第二,礼第三,智第四,信老五
这个次序决不允许紊乱和颠倒。
仔细想想,古人在这个道德设计上非常有道理,试想
一个讲义气的人,如果没有仁心,认一个恶魔做老大,两肋插刀地讲义气,那他得害死多少人?
一个守信用的人,却缺少智慧和智力,就像古代的尾生一样,为了赴一个所谓的,“不见不散”的约会,而被洪水卷走。
其实,在中华文明中,不止是对社会内部的道德规范要讲求规范。
对敌斗争中,一样要讲求为将之道的先后次序
《孙子兵法》强调:“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这几条,似乎跟上面的“仁义礼智信”挺像,但你注意到没有,次序是不一样的。
智,排第一,战争是对敌斗争的终极手段,没有智慧,现在叫做科学的算法,没有计算,其他都没用。
信,排第二,在决定了正确的对敌策略之后,要想如臂使指地让部下贯彻,信用,就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平时你对部下做到赏罚分明、言而有信,战时才能军令如山,亮剑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仁,排第三,正确的策略,高效地执行,都做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古代,人民战争的力量是无穷的。
勇,倒数第二,作为将领的素质,和你的想象的排位是不是有点差距呢?前面几样你做不到,你勇敢,那就是项羽和冉闵,莽撞而已,身死国灭,唯令天下笑耳。
最后,才是严格,不解释了,至少你现在应该能理解,为什么有的部队军纪森严,有的部队吊儿郎当,但他们都曾经打过胜仗,或者说他们都曾经是历史存在。
道德的先后次序,中国古人是通过摸索,获得的经验公式,如果你想尽快成功,那就仔细思考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