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乔传》结束了,感觉秀丽军真的没有信仰,他们不忠于燕洵,也不忠于燕北,连家乡都不顾的秀丽军,还能指望他们忠于谁!
三年前燕北迅速惨败,就是由于秀丽军投降了魏军,导致红川、北朔二城几十万军民被屠杀。
现在的秀丽军解释说,那是由于他们当年被骗了,所以才导致燕北的门户红川城,被魏军毫不费力地拿下。
也许事实的确如此,但当时燕北和大魏的局势那么紧张,秀丽军看到大魏来了五万军队,怎么可能没有一丝警惕之心。
就算当时魏军的演技高超,成功骗取了红川城,那么北朔城是怎么回事,秀丽军为什么又随着魏军去骗取北朔城。
或许在他们的心里,燕北本来就是大魏的下属,就算大魏军队来屠城,也要做不抵抗政策。
投降大魏之后的生活,不会像想象中的那么好。
秀丽军中的很多人,都感觉自己很冤枉,被魏军骗开城门,莫名其妙地做了叛徒,惹得燕北军民仇视。但他们没有想过,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抵抗,才导致如今的囧境。
其实有时候,我们最恨的,不是敌人,而是内部的背叛者。
秀丽军做为地地道道的燕北人,面对魏军的侵略,没有拼命反抗,而是为了保存性命,做了投降者,导致燕北沦陷,几十万军民被屠杀。
做了投降者的秀丽军,在大魏长安生活了三年,也从没想过反抗。尽管他们知道,燕北大地上的反抗之火,早已燎原,但他们也没想过逃出长安,返回燕北。
这样的秀丽军,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懦夫,真的很难赢得燕北的尊重。
可是老天眷顾他们,就是这样的苟且偷生者,竟然幸运地遇到了楚乔。
在楚乔的帮助下,他们顺利地协助燕洵世子逃出长安,并且一路上打了几个漂亮仗,得以洗刷自己的屈辱。
战败的屈辱可以洗刷,但是背叛者的身份,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骨子里,很难洗刷干净的。
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回到燕北之后的他们,依旧被当做叛徒,不受燕北民众的待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他们在三年前,为了保护燕北,战死沙场,就算是全军覆没,也必然会赢得燕北民众的尊重。但他们选择了投降,就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因为楚乔的关系,他们参与了红川城保卫战,用傲人的战绩为秀丽军正名。
但是如果没有楚乔呢,或者当时楚乔没能及时通知到他们呢?
再次面对大魏军队的侵略的时候,秀丽军在干什么,他们躲在红川城外的一个林子里。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他们之所以不进城,是因为红川城的守将程鸢,不接纳他们,看不起他们叛徒的污名。
叛徒的污名,也是秀丽军自己做下的。
就算红川城的守将不是程鸢,换做一个能接纳他们的将领,那么谁能担保,在战争的关键时候,已经投降了一次的秀丽军,不会再投降第二次?
三年前的红川城,大魏军队只有五万,发现上当之后的秀丽军,为了保存部下的性命,选择了向魏军投降。
三年后的红川城,大魏军队有三十五万,而红川城的守军却极少。面对着更加悬殊的实力,更加险恶的局势,秀丽军真的能选择死守吗?
我想每个人都知道答案,秀丽军不会死守的。
因为他们没有信仰,就算肩负着燕北的重任,就算身后是父老乡亲,已经投降了一次的他们,必然会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再次选择投降的。
在剧里,楚乔夜里出城会见仲羽。第二天他们没找到楚乔,就有很多将士误以为楚乔跑了,然后就大喊着要投降。
他们没有想过,自己保卫红川城的意义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楚乔一个人。保卫红川城,不是只为了完成某个人的信仰,而是为了保卫身后的父老乡亲,保卫燕北的大门。
剧里有一个片段。
当燕洵要处斩秀丽军的部分将士的时候,贺萧说了一句话:“就连大魏的降兵,都有立足之地,为何偏要和我们秀丽军过不去?”
在他们的心目中,就算是投降敌方,也仍有立足之地。试问,这样的军队,哪个势力敢重用?
关键的问题是,秀丽军驻守的是红川城,燕北的门户,若是他们轻易地就投降,那么置后方的父老乡亲于何地。
秀丽军是没有信仰的,他们不忠于燕洵,也不忠于燕北,连家乡都不顾的秀丽军,还能指望他们忠于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