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说:所谓的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的背影告诉你,不用追。
作为成人的我们,不妨回头看看,从我们咕咕坠地开始。
那个时候的我们,一切都依赖于我们的父母。饿了,渴了,尿了,我们用哭声来表达我们的需求;渐渐的我们发现,只用哭声来表达需求是远远不够的,于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进来,使出浑身解数来自我满足。
终于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当我们看到一个好看的灯具,我们会发出呜呜呀呀的声音念念有词,声情并茂的进行表演,但是我们的表演在大人的眼中不值一提,因为他们太累了,无法倾心参与我们的演出。
然后隔阂发生了,他们用他们自我理解的方式,配合着我们的“胡闹”,度过了一段惨绝人寰的黑暗时光。
只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学会表达了,原本应该对于父母来说是好结果的事情反而让他们更加的焦灼,我们就像古灵惊怪的孙猴子出世,对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遐想。
我们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只要我们想到,我们就会脱口而出。于是好父母的角色形象终于坍塌了,那种满不在意,那种无能为力,让他们心力交瘁。在这种无味杂陈味道的促使下,我们开始脱离小小的家庭,步入到社会。不断的向外,不断的向外……
孩子,陪妈妈一起去商场吧?
不行啊,妈妈。我和我的小伙伴约好了,我们要去郊游。
孩子,妈妈觉得这套运动服还是白色的比较好看?
妈妈,你什么审美呀?我觉得蓝色比较好看。
孩子,你去把头发剪一下吧,你的头发太长了,不好看,没有精神。
妈妈,你懂什么?这是当下最流行的发型。
孩子,你什么时候放假?
妈妈,我已经和朋友在去旅行的路上了。
孩子,过年什么时候回家?我提前备好你爱吃的食物。
妈妈,今年过年我不回家了。
……
是啊,我们已经长大,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家庭,甚至有了自己的孩子。然而我们依然维系着我们自己的成长轨迹,来指引我们的孩子,却对孩子的期待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格。
这样公平吗?其实,每个人的评论标准都不一样。
老师您好,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可以,请说。
我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和我交流,这是为什么呢?
那你还记得在这之前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我想一下……我记得之前有一段时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可以具体的说一下吗?
那天下班回家,孩子的奶奶已经把孩子接回家了,可是进家门之后,我迟迟看不到孩子的身影,找了一圈之后,我发现孩子在卫生间的马桶旁边蹲坐着,地上全是水渍。当我看到这样的场景,非常的愤怒,一把把孩子从马桶边拎过来,并大声的指责他说,这里很脏,以后不能在这里玩,听到了吗?孩子对我严厉的斥责声吓坏了,连忙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事情才不到一天,又再次上演。更糟糕的是,这次孩子不仅使劲按冲马桶的水,而且拿着我的牙杯,在马桶的水里,胡乱的搅着……
我不由分说,彻底爆发了。拿起我们家的笤帚,使劲往孩子的屁股上揍,孩子哇哇大哭,也没有让我停下粗暴的手。之后我告诉孩子,妈妈是不是跟你说过不能在这里玩,我都警告你了,为什么你还这样做?你自己说,妈妈打你亏不亏?
一个三岁多的孩子,看着妈妈气愤的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是妈妈的眼神好恐怖,于是,孩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结果是妈妈更生气了,再一次拿起笤帚,暴打孩子的屁股。这时候孩子好像恍然大悟,连忙说,妈妈不亏。可是从那之后我发现,孩子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宝宝,帮妈妈拿一个筷子吧!
不要。
宝宝,帮妈妈把拖鞋递过来吧!
不要。
……
我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还有更夸张的还在后面。大概又过了三五天,当我再一次找不到孩子的时候,我发现,这次更加过分了。他不仅玩水,还用了不知道什么方法把我们家马桶上面的水盖砸了一个洞。
这一次我异常的平静,无奈,心酸,我们家的孩子,怎么是这个样子的?为什么我没有一个别人家的好孩子?老师,你告诉我,我究竟应该做什么?我好无力呀。
听完她的话,我只反问了她一个问题,我说如果是你,你希望别人做什么呢?
她思考了好久,久到我以为她不再说话了,只听见她缓缓的说着,我希望别人能问我究竟在干什么?
我说,对呀!
当这个事件在我的心中已然模糊,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她的语音电话,我们的对话是这样子的:
老师,你还记得吗?我是那个三岁多孩子的妈妈。
记得,您请说。
你知道吗?我现在多么的后悔,当初为什么要打我的儿子?当我现在想起这个事情的时候,我都难过的想哭,我甚至想让我的孩子打我一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过情绪呢?
上次你反问我之后,我和儿子认真的交流了一下,当他再次去到马桶旁边玩耍的时候,我轻轻地蹲在他的旁边,问他:宝宝,你告诉妈妈,这里究竟有什么好玩的?可以和我分享一下吗?
好的,宝贝的眼睛唰的一下亮了,非常激动的说着,妈妈,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早上起床的时候,你总是在我们家水龙头那里帮我洗脸,你有没有发现,水龙头里的水是从上往下流的?平常周末的时候,你带我出去玩耍,河边的水是从左往右流的?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哪里的水是转圈流的,好像只有马桶里的水是转圈流的。当我听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突然不知所措,我究竟要如何对待我的孩子,才能和他一起成长?
我问她后来呢?
她说后来和孩子一起在电脑上搜索,然后用动画的形式,跟孩子进行了讲解。虽然孩子并不是特别明白,但从他的声音动作和表情,我理解了孩子的满足,其实孩子需要的并不多……
是的,无论对于我们而言,还是对于孩子而言,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在探索这个世界。我们没有得到满足的世界,是不是应该让孩子得到满足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7885375/65c812c3b5941290.jpg)
从他呀呀学语,看到一个漂亮的东西,他只能用自己才能明白的语言问你,妈妈,那是什么呀?我们只要告诉他,那是灯具,那是茶杯,那是……可怕的是我们不明白。
迟疑了这样一个时机,我们的孩子慢慢学会表达了,用你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这个时候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事情呢?是支持孩子还是依然错过?我想,这个答案不应该由我来告诉你。
有人会说,科学到底是什么?这么高深的词汇,真的跟我的孩子有关吗?我想说,是的。探索是孩子的天性,好奇是孩子的世界,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孩子的这份好奇,尽可能的提供给他动手操作的材料,让孩子尽情的去探索世界的新奇,这样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也是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