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学了《美学简史》后,我感受到:阅读与写作是内心丰盈的美。这次学了《叔本华的美学》是否会更进一个步呢?我想了想,尽管依旧有些模糊,可还是有所得:美,是我们内心的追求;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美。作为一名文字爱好者,写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具体感受整理如下:
一、意志与表象。
他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知是表象”,“感是意志”、“意志是先验的”。
乍看有些抽象,不大好理解,好像是很宏观的东西,结合到个体、个人体验,也可以说得通、可以套用。就审美来说,要感受到这个东西或事物是美的,才可以感知到这个东西或事物是美的。是个心历过程、感知过程。一动一静,动的是心,静的是象;动的是意志,静的是表象。
表象是意志的外在呈现,意志是自在之物,把控表象的生成。
二、最纯粹的观审。
非理性的,不是经验产生的直观的有理性的判断。强调突出审美主体。他讲,“‘观审’”的关键所在仍然是主体挣脱生命意志和理性的束缚,与理念达到高度的统一状态。“达到物我两忘,带来心灵的净化,主体得到美的享受和灵魂的安慰。”这句话,解释了、肯定了我们为什么要去感知、追求美。是答案,更是坐标。
美,是一种感知。而这种感知就是我们的精神追求,让空虚充盈起来。
叔本华:达到物我两忘,带来心灵净化三、主客二分,但强调主体。
叔本华将主体提到了首位。强调艺术美,说艺术美是超越自然美的,它更集中、更完美。从生活的表象世界上升到美的理念世界,成为“人生的花朵。”有如柳宗元所讲,“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他将艺术分为四大类,即建筑艺术、造型艺术、文艺和音乐,它们分别代表了理念由低到高的三个等级:意志客体性的低级别(可视性),较高级别(文字概念的普遍性),高级别(意志的直接写照)。
而写作属于文艺,是较高级别的,主要体现为诗的语言。而诗的语言,是随意象流动而形成的,是创造的美,物我合一的美。
美,源于体验,源于意象。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而写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四、艺术美的地位。
叔本华看重戏剧,戏剧中又最重悲剧。他的悲剧论是其美学和艺术理论最独特之处,充分体现了其唯意志论和悲观主义人生论。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的成分。”然后,他讲,人的出路又在哪里?只有否定生命意志,“意志转向”有三种途径,其中一条便是从事艺术创作,可使物我合一从而进入“无我”。可见,他对艺术美的追求是放其于首位的。
美,在“涅磐”中达到“寂灭中的快乐。”创造文学是发现美、完善美的过程,这一过程让我们快乐。
叔本华:达到物我两忘,带来心灵净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