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艺术家的浪漫叫劈腿?自由之外是才华!
作者:清风自有明月照
【我是清风,也叫英俊,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收藏、转发。】
序言: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其成书于1919年。毛姆创作该书的初衷便是借助于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事迹,来展现艺术家浪漫而又曲折的一生。该书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正是保罗·高更在书中的化身——一个由衣食优渥的普通人进化为一代举世瞩目的大艺术家。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成为艺术家的路途是很离奇又怪诞的。毕竟,不是谁都可以做艺术家;也不是谁都可以把劈腿当做浪漫;把抛妻弃子的自由当做才华的。
一、如何成为一名艺术家?
如何成为一名艺术家?这是很多人都想问的。
优渥悠闲的生活,光鲜体面的职业,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创造出让人类世界为之一振,心潮澎湃的作品。世人都无比尊崇这样的存在,尽管他死后很多年,他的名字和作品依然留存在人们的心中。艺术在无限地发展中绽放出千年不朽的光辉,这种永恒使人沉醉又痴迷。
然而,成为这样举世罕见的艺术家,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这需要极大的天赋和非比寻常的毅力,另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运气。这个时代是造就天才的时代,也是成就努力家的时代。
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是十九世纪的伦敦证券经纪人,生活优渥富裕,生活轻松愉快。即使放在现代,估计也过得不错,至少是个中产阶级,没事还可以出国旅游度假,回来买一堆又贵又精的土特产。
然而,思特里克兰德不是这样的人,或者说不甘于成为这样的人。他的内心世界,他人一无所知,甚至连他最亲密的妻子也无从知晓。他有一颗躁动的心安放于艺术之上,这也是他多年来的梦想。
枯燥的金融生活,和所谓的上流人士悠闲地喝着茶,谈论一些虚头巴脑的上圈八卦,使他一直处在厌烦和痛苦之中。
他从小听从他的父亲对他的要求,做上层人,做上层事,和上层人打交道,婚姻事业“美满”。而这种“美满”的要求从童年一直延伸到他的中年,他知道这是父亲的爱,但是却使得他在压抑在数十年的平庸和枯燥之中。
终于,在沉默和压抑中爆发了出来。他偷偷地瞒着身边的所有人开始画画。他不是简单地模仿,他也不是去胡编乱造地刻画艺术。就像某一天,他终于从梦中醒来,拿上画笔便可作出画作一般。
他的天赋被打开了,新的世界涌入他的眼帘——
二、艺术家的浪漫叫劈腿?
这个世界对于劈腿的态度大多是不太好的,可唯独对于艺术家的劈腿,大家的容忍度似乎都有些提升。这是艺术家的浪漫,这是文人的风情。好像所有艺术家的怪诞和疯癫都是情有可原的,即使是涉及到伦理道德的时候。
但话又说来,浪漫是不拘格调,眼前一亮的。这样来形容思特里克兰德好像又是那么回事——在他离家出走,抛妻弃子,投身艺术的世界之后,他的画作也似乎在市面上流通了起来,可反响并不是很好。
因为印象派(后人加上的称呼)是那时主流画派所不能接受的一种风格,怀疑和质疑始终存在,况且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画家。
而有一个蹩脚的画家伯朗士·施特略夫却对他大加赞赏,时常邀请他去家里住下来,甚至让自己的妻子给他端茶送水。思特里克兰德投身艺术之后,性情似乎变得无比的古怪,衣着邋遢,动辄就是对那施特略夫夫妇破口大骂。
可这对夫妇对思特里克兰德却愈加尊敬,因为他们拜倒在思特里克兰德的才华之下,他的画作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魔力使人沉沦而无法自拔。
甚至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什深深地陷入了对思特里克兰德的痴迷之中,这种疯癫之中带有的艺术激情。她仿佛打开了心里面沉睡的爱意,这种爱意甚之于对自己丈夫的爱,她委身于思特里克兰德,甘心做他的情妇。
毫不犹豫地就决心和施特略夫离婚,放弃富足的生活,和这个对她又打又骂的男人思特里克兰德在一起,和他一起吃苦受穷,做他最卑微的情妇,但也没什么怨言。
众所周知,这位艺术家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位浪漫的艺术家,他心中唯一所想的便是艺术。生活其他的繁枝缛节对于他来说可有可无,情感和道德对于他来说不值一提。
对于他来说,他劈腿朋友的妻子勃朗什很正常——艺术需要;他为了艺术灵感而去寻找新的情妇或者妓女也很正常——艺术需要!艺术大于这个世界的一切物质,一切对于他来说无足轻重的事物。
对于艺术家思特里克兰德来说,如果劈腿意味着新的艺术灵感,那么,将劈腿当做是浪漫也未尝不可?
可实际上,他的劈腿行动还是没有停下过。尽管事情闹出之后,他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他还是选择去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又和一个土著女子爱塔结婚生子,终老一生。
三、自由之外是才华!
艺术家思特里克兰德的前半生为婚姻家庭事业社会所困,他被一切物质所束缚自己的天性。人到中年,才察觉自己荒废了半生。他重新燃起对艺术画画的追求,变成了一种执念。这种执念便是冲破一切束缚,一切人们所强加在他身上的枷锁。
他是极端的,且方式也是暴虐的。
他舍去了体面的工作,他抛下了美丽的妻子,他放弃了年幼的孩子,他丢掉了社会的名声。一切都从头开始,做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四处借钱靠朋友接济过日子。日子也过得不怎么好,他孤注一掷地想要追求艺术。把画画的理想当做是自己一生的信条。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极端的对自由、对艺术的执念。
艺术家思特里克兰德的前半生是体面而压抑的,后半生是浪荡而自由的。这份对自由艺术的渴望,成就了他的才华。当他孤身一人前往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寻找艺术的时候,他一贫如洗,什么都没有。可他还是不放弃那份对自由艺术的向往。
后来,遇见了土著女子爱塔,愿意全身心地支持他,他似乎才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真正的自由艺术。
尽管后来他身患重病,全身溃烂,全村的人都躲着他一家。他还是把自己关在木屋里,竭尽全力地创作自己生命里最辉煌的艺术。昏暗的小木屋里挂满了他生命最后的所有作品,他妻子遵从他的意愿,将他和作品连着小木屋一同烧成灰烬。
自由早就了他,才华成就了他,最后的生命赋予他无限的意义。
也许,最后的灰烬才是他最想要的自由,随着一片风吹到太平洋的角角落落。
(图片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