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
孩子爸爸搬了半个西瓜回来。
吃起来总觉得没有以前小时候的瓜的甜,而且又不便宜。
以前想吃西瓜了,爷爷就装半袋子麦粒出去换,那时有人赶着毛驴车装载着满满一排子车西瓜,走街串巷吆喝着卖。那时的人家里钱少,钱包瘪瘪的,麦子是地里长出来的,不管收成好还是不好,年年总有收获。缴纳公粮后,总有剩余,所以大多数都是用麦粒换东西,比如西瓜,比如大米,还有烧饼。
当外面传来“西瓜,又沙又甜的大西瓜”的声音时,爷爷就装些麦粒出去换西瓜。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跟着跑出去,看着大人用手指敲敲这个西瓜,仔细听听声音,再敲敲那个听听声音,挑捡好了几个,让卖西瓜的用刀子在西瓜皮上划一个三角形的口子,剜出来尖尖的一小块,一看,鲜红的瓜瓤,是挺好。就搬回家,大快朵颐。
有的时候,吃的太快,西瓜籽没来得及吐,咽下去了。爷爷就会逗我们,“呀,西瓜籽吃进肚子里,就会从肚脐眼长出来,结个大西瓜!”傻傻的信以为真。往后好多天都注意着,看西瓜啥时候能长出来。期待了很长时间。
等学习了那篇文章,好像题目是“豆瓣的旅行”?豆瓣在人体内转悠一圈又排出体外,才暗中推测,西瓜籽估计也是这样遛一圈就出来了。
那时的弟弟特调皮,案板上切了好多块西瓜,每个人都是拿一块吃,吃完了再拿一块。他呢,飞快地把好几块的最上面的最甜的部分啃了,占住了,是他的。惹得大人都笑哈哈。真聪明啊!
甜甜的瓤吃完了,绿绿的西瓜皮,别丢。可以用当时腌咸菜的汤熬煮,当菜吃。或者切成细丝状,放点盐,用酱油醋调匀了,再淋点芝麻油,也很香呢!
西瓜不但能当水果吃,还可以腌成菜,以后过了西瓜成熟的时令了,还能吃得到,不过已经不是甜的了,变成了咸咸的下饭菜了。劳动人民心灵手巧,开发了西瓜的又一种吃法。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家家都学着做腌制西瓜。
等西瓜大行其道了,最便宜的时候,用麦粒多多换些西瓜,腌制起来。
想要腌西瓜,至少得一个月前做准备,煮熟一些黄豆,那时家家都种黄豆。黄豆煮熟了,妈妈再给它们外表裹上一些面粉,我们这些小孩子就趁机抓一把没来得及裹面粉的黄豆吃。等妈妈把豆都裹上面粉后,均匀地晾在用秫秸串成的盖子上,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高温中过一段时间它们会长出白色的绒毛,这个时候,主角西瓜才上场。
把西瓜清洗干净,切成块,连皮带瓤备用。那时家家都有好几个腌咸菜的瓮,瓷的深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在瓮里放一层长了毛的豆子,再放一层切成块的西瓜,再放切好的姜末啦花椒啦盐啦等,就这样反复放,一直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完,用擀面杖杵到里面,调匀,在瓮口放一张塑料布,沿着瓮边用绳捆紧密封好,盖上盖,把瓮放在温暖的地方,让它们慢慢发酵,大约四五十天后,就会腌成美味的西瓜酱啦!就可以吃啦!皮也软软的可以吃的。
那时候妈妈年年都腌西瓜酱,记得放学回家了或者在外面玩地饿了,回家拿个馒头,从瓮里捞一块西瓜皮,边吃边又出去找小伙伴们玩了。
妈妈已经好多年都没有腌过西瓜酱了,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吃过西瓜酱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顿顿炒菜,有时候还炒好几个。就这也提不起食欲,身在福中不知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