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什么是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是说,规律是事物运动中自身具有的,既不是神的旨意,天的命令,也不是人的认识和意志强加给事物的。它源自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性和物质存在的客观性。
“本质的”是说,规律是隐藏在各种表面现象背后的稳定的、深刻的东西。规律通过各种现象表现出来,人们通过现象可以认识到规律。
“必然的、稳定的”是说,规律不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偶然建立起来的联系,而是必然的、稳定的。
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那位宋人错把偶然现象当做必然的规律。兔子有生总有死,这是必然的这是由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规律决定的但是兔子撞在树桩上死去却是偶然的。那位宋人将偶然现象当做必然规律,是十分可笑的。
人们通过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不断探索,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研究,寻找出事物运动的规律,并逐渐认识:到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的变换,水往低处流,日、月、星、辰按一定的轨道运转。这些都表明了无机自然界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返,青蛙冬眠春晓,南北极动物按季节换毛等,这表明了生物的运动变化也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要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进行。这表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人类的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表明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我们细心分析,透过现象观察就会发现,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类的思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它具有客观性。当地心说成为神圣的教条时,地球照样围绕太阳转。罗马教廷可以把布鲁诺送上火刑架,但不可能命令太阳围绕地球转,这就说明了规律是具有客观性的。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他都客观地存在着。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日月运行、生生死死,说明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活动都是在已有的条件下的活动,人的意识总是受社会意识的制约,社会规律一旦形成,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说明社会规律是客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