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精品美文集萃成长励志
如何提高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在传统文化中学习处世哲学!

如何提高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在传统文化中学习处世哲学!

作者: 简秋习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5-31 14:22 被阅读14次

    好的相处之道,我个人体会是:让别人舒服,也让自己舒服,是一种情商的体现。

    很多时候都是掌握一个“度”,既要全面的展示自己,又要避免不能锋芒毕露;既要对待朋友真诚,又要对“某些人”适当的有所保留,无处不体现着智慧,从传统文化中挑选三句,和大家共勉:


    01.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是一句常见的民间格言。

    意思很浅显,就是告诉大家,不要把心里所有的话都全部说出,要适当的有所保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明哲保身”的世故哲学,古语云“防人之心不可无”

    作为成年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与人交往中,要学会多听,少说,不轻易展示出自己的底线、暴露自己的全部真实想法。

    俗话说“言多必失”,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在某种程度上都会成为别人手中的一张牌,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来伤害你。在没有与对方共过事、交过心的状况下,适当地保留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对待我们的知己好友,我们自然应该赤诚相对,中国人讲究“诚”,真诚、诚信,这是我们一贯称之为良好品性的基础,而这里“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告诉我们的更多的是在与社会上工作中的为人处世之道,引用周国平的一句话“真诚如果不分对象,将会沦为可笑”。这并不是说圆滑奸邪的小人之态,而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处世真经!

    02. 乐取于人以为善。

    这句话出自《孟子 · 公孙丑上》,原文是: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 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

    意思是说,子路,当旁人说出他身上的过错缺点,他就会很高兴。禹,听到一些良善的忠告,就会拜谢对方。舜更加伟大,他愿意将好的品德分享给旁人,摒弃自己的缺点,学习别人身上的有点唱出,乐于从别人身上吸取优秀的品德来修养提升自己。

    舜从农夫、泥瓦匠、渔夫,一直成为帝王,他身上的优秀品质都是从别人那里学习来的。能够吸取众人之长,来提高自己的品性,又能够帮助别人提升培养品性。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任何一个人,身上总是会有闪光的地方,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长处,是一种能力。

    能够把别人当成一面镜子,别人的优点吸收学习,缺点规避,使自身处于一种不断修正、完善的状态之中,一定会让自己加速成长,遇见更优秀的自己,这是一种聪明的作法,也是一种大智慧!

    其实在这里,我个人觉得这还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自己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就是有一定的是非价值观,于是我们“择善而从”从而达到“乐取于人以为善”

    03.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这句话出自《中庸》“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意思是说自己先端正自己的位置和态度,不把精力放在要求别人上面,这样就没有怨恨。

    “正己”的意思是强调个人,能够注重自己的个人修为、处世态度,对待事物能够拥有正确的观点和立场。客观地把自己摆放在一个精准的位置上,端正自己的态度,摆好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并且能够时刻矫正自己、正视自己、并且有能力看到自己的不足。

    “不求于人”是不过分的去要求别人,自己没有做到的事,就不要求别人做到,对别人不要有过分的要求,不要过分去苛责于人。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应“向内求”,有句话是“不要将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就是这个意思。在很多关系中,如果一味的要求旁人付出,苛责旁人,或者寄希望在别人身上,最终只能是一场空,不仅使彼此的关系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也会使自己无法满足,产生失落感。久而久之,必定会心生埋怨,而更加焦虑,怨天尤人。

    能够不“怨天尤人”是很难的,我们天生就有一种心理,喜欢把自己的不如意全部归结在别人身上,甚至说“没有托生在一个好家庭,不是二代!”长期抱有这种想法,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消极,逃避,不负责任,这个思维模式,个人感觉是最应该避免的!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提高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在传统文化中学习处世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gw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