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碎问何以成了风景?
首先,是时势使然。从某种意义上说碎问就是课堂里的刷屏行为————在这里采摘几个信息,在那里习得一点知识,教材文本之屏被刷来刷去。许多东西来去匆匆,进入短时的工作记忆。
其次,是应试需要。试卷都有得分点,踩点答题才能得高分。教材问题化,问题试题化,在设计问题时,步步为营,实施地毯式轰炸,踏遍犄角旮旯才放心。
最后,也与积久而成的教学审美观有关。很多人喜欢学生迅捷的反应,高频的对话,流畅的节奏和热闹的氛围。这一般无法在课堂一堂课只提两三个问题的教室里上演,它几乎必然是由连珠炮似的碎问所催生。
真正的教学智者不时会让孩子们陷入“意义充溢的沉默”而秉持如此审美取向的人,绝不会让碎问盘踞课堂的时空。
#思#
不可否认,大陆的课堂可谓百花齐放,有热情奔放的,有激情澎湃的,有如涓涓细流的,有抑扬顿挫的,有高潮迭起的……总而言之,都与老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和性格有关。本人非常欣赏王崧舟老师的课堂——诗意课堂,充满灵性和意境。尤其是他的课堂衔接语可谓自然如春风拂面。当他开始设计文字运用的情景教学时,配上适切的音乐,在师生的动静结合中,让人产生了一种享受之感。而王老师仿佛如一个导演,让学生在课堂中舒舒服服地表现自我,实现真学。真好……
现实生活中,不可否认,真正要教学一篇文章,如果问题太多且过碎,一堂课显然上不完这么大的量,且学生也会被碎问问到晕头转向。如果在课堂实施中没有吸引孩子们注意的教学工具为辅,那显然很有可能课堂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一言堂。
故,我会非常谨慎我的提问是否过多,过碎?我也会思考:这些个问题是否是个好问题?是否能一问胜多问!?甚至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质疑能力,我往往在正式上课前请学生们自己提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也让我可以很快地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与他们的思维产生共鸣。还可以节省很多我的施教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