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5期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某乎上有人提问:圆满的人生是一种怎样的人生?
有高赞问答:圆满的人生应该是事业上取得成功,且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心态上有直面困境的豁达,有笑看人生潮起潮落的从容与淡定。
有道是月有盈亏,人生亦有圆满与否。
正如高赞所说,圆满既是一种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也是一种看透人生的开悟心境。
两者合二为一,成就人生的圆满。
01 圆满是一种人生的追求
电影《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中有段经典的台词,是江晓鱼在临终前跟她妈妈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然后死去,每个人都留下点什么。你生下了我,而其他人,他们画画,写诗,写书,我还来不及留下什么…… “
是啊,生而为人,我们都应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才不负在这人世间走一遭。
有道是树过留影,雁过留声,人过也应该留有一道痕迹。
农民作家马慧娟初中因贫困辍学,后来结婚生儿育女,扛着锄头下地干农活。
她种田、养牛、养羊,照顾孩子,过上了农妇的生活。
但不同于其他农妇的是,马慧娟喜欢读书,心中藏有一个作家梦。
当时家里穷,没钱买书,她就跑到山上去摘蕨菜,卖了钱,然后拿去买书看。
后来,马慧娟买了部手机,开始在手机上写作。
干农活间隙,她坐在田间地头写;做完家务、喂完牛羊,她坐在屋檐下写;有时半夜醒来,趴在炕头上写…
十多年间,马慧娟在手机上敲出上百万字,按坏了13部手机,出了5本书。
如今马慧娟加入宁夏作协,被推荐到鲁迅文学院学习,还成了全国人大代表。
马慧娟说:“很多人都说读书看不到、摸不着,但在我看来,正是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它让我的人生充盈,一路从田间地头走到人民大会堂。”
马慧娟正是因为不满足于平淡无奇的农家生活,而通过读书写作,追求心之所向,不仅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自己来过的痕迹,还过上了自己满意的生活。
汉语中“圆满”一词,指的是充盈,没有缺缺憾,令自己满意的。
人总是要向前看的,不甘心贫瘠的生活,不甘心命运的安排,不甘心庸碌的人生,而努力向上,追求生活的丰富多彩,追求灵魂的有趣及内涵,追求人生的价值与极致—一乃至人生的圆满。
正因为如此,圆满才是一种人生的追求。
02 圆满是一种人生的心境
新冠疫情几年,很多人感叹世事的无常,人生的无奈。
因为有人因疫情工作没了,生活陷入困境,度日艰难;有人因疫情生意惨淡,周转困难,银行追债;有人因疫情爱情飞了,她想要的自己已经给不了……
生活就是这样残酷,岁月从来毫不留情。
要知道,从来就没有称心如意的人生,风雨扑面,才是命运的常态。
大诗人苏轼一生沉浮,几起几落,在失意与困境中,将自己的心境修至圆满。
在《苏东坡传》中,记录过这样一段往事。
1079年,40多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入狱103天。
在此之前,苏轼的朋友可谓遍布天下。
王公贵戚,贩夫走卒,无一不是他的挚交。
可一朝跌落,身边问津之人,却寥寥无几。
彼时,苏轼身居的监狱潮湿阴暗,还常常伴有令人作呕的老鼠和挤满灰尘的蜘蛛网。
他整天盯着窗外,内心凄苦异常。
103天后,他好不容易得到释放,却因一纸诏令,再度下放黄州。
面对眼前的荒芜之地,他感到无措,又很茫然。
直到有一日雨后,他听到不远处的寺庙,有悠然的禅音奏响。
声韵萦绕在苏轼心头,他仿佛领悟到人生之真谛:无争、无抢、自得。
从此,黄州对于他而言,不再是孤寂荒凉之地,而是灵魂的寄托之所。
他脱下文人的长袍,穿上了破旧的布衣,每天如农夫般辛勤耕种、犁地。
在阳光满照时,他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在烟雨朦胧中,他笑对穿林打叶的风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他开始明白,这世间,山川庙堂难求成全,唯有明月清风不可辜负。
以至于在后来的大起大落中,他总是能够保持这份乐观,逍遥自在。
纵观苏轼一生,人世沉浮多年,经历生老病痛,饱受贬谪之苦。
但纵使尘满面,鬓如霜,也能仰天大笑,步履从容地走到生命尽头。
因此,我们要修心,将心修至极至,才能淡定从容,虚怀若谷,才能做到清风拂山冈,它强任它强的圆满境界。
圆满是一种人生的心境。
正如周国平所说的:“人这一辈子,能安顿好自己的心,就是一种圆满。”
03
有人说:人生圆满很难,很少,不圆满才是人生常态。
然而,正是因为这份难和少,人生圆满才成为人一生的追求,心境圆满才成人一生必修的功课。
正所谓,修身修心,只有心境豁达,乐观,积极向上,我们才能在追求人生圆满的道路上,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始终坚持前行。
人生圆满难,圆满人生亦难,唯有披荆斩棘,不畏险阻,坚持不懈者方可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