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啃读《高手教师》“做个好教师有多难”,读完内心深受触动,魏老师在没有加入新教育之前,也经历了一个新手教师的煎熬和痛苦,但不同的是,这么多年魏老师始终有一颗不安的心,不停的“折腾”,从担任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开始,为了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刻苦学习画地图,总结各种记忆术,不断的吃透教材,找到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正因为有课前充分的准备,才有了课堂上讲课的生动自如,地理成绩从之前的二三十分提升到了七八十分。
按理说这样的成绩应该满足了,一般人都会沉迷于现状裹足不前,可魏老师却不是一般人,他说长期以来自己一直在思考一个核心问题:我如何让自己满意?让学生满意,只需要比其他老师做得更好一些,但是让自己满意就非常困难了。
这句话触动了我内心久违的神经,踏入教师行业有20多年了,刚在山区教书时什么都不懂,一切都凭着自己琢磨的教学方法上课,才上了一周时间,就感觉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想讲好却苦于肚子里的墨水不够,有时想引用一个故事,脑子里却空空如也,这使我意识到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长流水。
于是我自费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学》、《读者文摘》、《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疯狂的汲取知识。山区条件简陋,课外书籍奇缺,我只有自己想办法,除了订阅报刊、杂志,还买了一个小收音机,收听各类知识。杂志上的各种教学设计,我总是模仿着运用到自己课堂上来。新的方式,新的思想注入课堂,总是令人感觉很新奇,孩子们上课的眼神也不一样了,听得非常专注,这越发激起了我的进取心。我每天变着花样设计教学,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链接,让课堂更有温度。
在讲《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我组织孩子们编课本剧,没有道具,就到大自然中去取材,孩子们对这种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动提升了思维和想象能力。经过几年的新手期,我进入了教师成长期,课堂是没问题了,成绩也跟上了,这在山区学校已经算小有名气,在平常老师的眼中也算可以了,可我内心却焦躁不安,我知道自己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熟练演绎,而知识背景却十分贫瘠。
2021年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镇西茶馆看到新网师的招生启事,我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山区教师很少有培训的机会,去一次城里都很麻烦,现在有这么好的网络在线平台,真是太好了!加入新网师后,我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这里,汇聚了一批全国名师,研究生、本科生,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太多太多的高人在引领着我们前行。在这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经典书籍,以前看的一些励志书都属于成功学范畴,心灵鸡汤让我的思维停滞不前。啃读有难度的书,自然是读不懂,但读不懂的书却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和智力。
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集中体现了他在教育方面的系列思考,他旗帜鲜明地指出,对于生气勃勃的学生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和引导他们自我发展。这一中心思想贯穿全书的各个章节,怀特海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论证。他说:我所极力倡导的解决途径就是消除各学科知识之间致命的孤立状态,这种孤立状态扼杀了我们当代课程应有的活力。教育是有节奏的,他把教育分为三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像这些理念,以前听都没有听说过,学习他的思想,让我对当前的教育有了新的思考,如教育的立足点在哪里,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等有了清晰的认识。
在新网师,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些新的概念,如最近发展区、交集点、被动的能动性、元认知、底层逻辑、第一性原理等,这些概念刷新了我的认知,我对教育的定位 又有了新的了解,以前的题海战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我产生了质疑,随着阅读的深入,新教育的框架越来越清晰,越感觉到原来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存在太多问题。这迫使我去改变自己的课堂,改变自己的管理方法。
最近几年的修炼,与我在漫长岁月中一个人孤独的摸索全然不同。它是一群人在行走,是一群人在不同的处境中执著地走,并且逐渐形成信念,是一群人在以专业的方式行走。最终,专业赋予人以自由。
成为一个好老师实在太难了!但是,只要站在讲台上一天,我都不能忍受自己的平庸,要不断学习,不断钻研,除了把课本上的关键知识弄懂以外,还要丰富自己的背景知识,让自己在课堂上达到语言自动化,知识自动化,这可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这种痛苦是有价值的,它会让我不断地奔跑,不断地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