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刘晏少年时便被唐玄宗封为太子正字,安史之乱后的措施为唐朝延寿

刘晏少年时便被唐玄宗封为太子正字,安史之乱后的措施为唐朝延寿

作者: 无限江山 | 来源:发表于2023-12-05 14:12 被阅读0次

刘晏,对于大众而言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但凡对于《三字经》(宋代王应麟版)稍有了解的人,应该都诵读过这样一段“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在中国历史上,刘晏是以一位神童、一位青少年的学习榜样的形象存在的。

而说陌生,除了神童的标签,在大众的眼中,刘晏好像就没有其他的建树了,在唐朝浩如繁星的历史名人中,他仿佛隐身了一般。他是诗人吗?好像也没听过他的诗。他是武将吗?在大唐危亡之际,好像也没有他的身影。那他一定是如方仲永一样,小时神奇,长大泯然于众人了吧?

不是的,刘晏的神奇,其实是贯穿他一生的。只是他擅长的领域,在盛唐时期,是小众领域,在今日,其实也是不被大众熟知的领域。因为,刘晏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先行者,一位经济改革家、理财家。

刘晏,生于开元四年(716年),彼时中国正处开元盛世,大唐一片花团锦簇。生于盛世,出名是要趁早的,否则会被那满天繁星掩盖住一切光芒。刘晏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理念。开元十三年(725年),唐明皇李隆基效仿先贤,封禅泰山,刘晏沾了离得近的光(刘晏家乡在今日山东菏泽一带),写了一篇颂文送到李隆基的驻地,李隆基听说这篇文章是一位九岁的孩童所作,啧啧称奇,遂派时任宰相张说考察刘晏,张说与刘晏会面的情景已不可知,但张说的回禀史书记录下来了“此乃国瑞”。李隆基大喜,当场封刘晏为太子正字。“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玄宗封泰山,晏始八岁,献颂行在,帝奇其幼,命宰相张说试之,说曰:‘国瑞也。’即授太子正字。公卿邀请旁午,号神童,名震一时。”这就是三字经里关于刘晏的来源。

太子正字是唐朝的一种官名,次于校书郎,掌管校勘典籍的事物,从九品。虽然只是从九品的小官,但相对于刘晏九岁的年纪,在中国历史上,除了甘罗,应无人可与之匹敌了。单这一项履历,就够刘晏青史留名。

刘晏

按照正常的发展趋势,刘晏可能会一步一步往上走,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僚,就像中国历史上成千上万的官僚一样,锦衣玉食,了此残生。但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动乱给了刘晏另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

天宝十四载(755年)至广德元年(763年),著名的安史之乱搞得大唐王朝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刘晏不知兵,他不是郭子仪,在乱世中,他也只能颠沛流离。但结束叛乱后,刘晏迎来了他的机会,因为他知钱,他懂经济,他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先行者,是一位经济改革家、理财家。

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李豫拔时任通州刺史刘晏为户部侍郎兼京兆尹,担任度支使、转运使、盐铁使、铸钱使等职。彼时还是安史之乱的尾声,但这场叛乱已给大唐王朝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盛唐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江山,流离失所的人民。刘晏在这时被委以重任,开始了他的经济改革。

首先,是关于盐政的改革,刘晏改变了以往官家独营的模式,既坚持原来官营为主的原则,又合理调节了官营、私商与盐户的关系。允许私商参与盐业经营,将“官商分利”的模式取代原有的“官方专利”的模式,同时大力打击盐业走私,提高盐户待遇。这些措施提高了盐户及私商的积极性,同时又符合盐业销售细碎化的特点,使盐政焕然一新。刘晏的“官商分利”的盐政模式,不仅在唐一朝一直实行,而且在至唐以后的封建朝代也一直沿用。刘晏,无愧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先行者。

其次,刘晏对漕运的改革也颇有亮点。他先组织人力疏通河道,打造专业漕运船,训练专业运粮军士,改直运法为分段运输法,即将整个漕运分成了四个段,设立转运站,每段只负责运输至段末的转运站,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河水,河船不入淮水。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具有前瞻性的改革,因为每条河道的水文情况都是不同的,只做熟悉的事,就能尽量避免出错,就能越做越专业。刘晏漕运改革的要点,应该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常平法

刘晏经济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推行常平法。常平法,就是唐朝的政务大数据。刘晏建立了经济情报网,在唐朝各道设立巡院,各巡院负责收集管辖区内的雨雪灾害、庄稼收成情况,每月上报,刘晏又安排善走之人,收集各地物价情况。在掌握了各项数据后,就对各项物资进行国家调控,“丰则贵取,饥则贱与”,既能在有灾时救灾,又能在丰足时储备。大善之举!

刘晏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安史之乱后民生凋敝的情况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经济改革,使盛唐在大乱后恢复了生机,强行为大唐续了命。不仅以一个神童,也以一个经济改革家、理财家的形象在青史留名。

建中元年(780年),“初,左仆射刘晏为吏部尚书,杨炎为侍郎,不相悦。元载之死,晏有力焉。及上即位,晏久典利权,众颇疾之,多上言转运使可罢;又有风言晏尝密表劝代宗立独孤妃为皇后者。杨炎为宰相,欲为元载报仇,因为上流涕言:‘晏与黎干、刘忠翼同谋,臣为宰相不能讨,罪当万死!’崔祐甫言:‘兹事暧昧,陛下已旷然大赦,不当复究寻虚语。’炎乃建言:‘尚书省,国政之本,比置诸使,分夺其权,今宜复旧。’上从之。甲子,诏天下钱谷皆归金部、仓部,罢晏转运、租庸、青苗、盐铁等使。二月,”“上用杨炎之言,托以奏事不实,己酉,贬刘晏为忠州刺史。秋,七月,”“荆南节度使庾准希杨炎指,奏忠州刺史刘晏与朱泚书求营救,辞多怨望,又奏召补州兵,欲拒朝命,炎证成之。上密遣中使就忠州缢杀之,己丑,乃下诏赐死。天下冤之。”“建中元年七月,诏中人赐晏死,年六十五。后十九日,赐死诏书乃下,且暴其罪。家属徙岭表,坐累者数十人,天下以为冤。时炎兼删定使,议籍没,众论不可,乃止。然已命簿录其家,唯杂书两乘,米麦数斛,人服其廉。淄青节度使李正己表诛晏太暴,不加验实,先诛后诏,天下骇惋,请还其妻子。不报。兴元初,帝浸寤,乃许归葬。贞元五年,遂擢晏子执经为太常博士,宗经秘书郎。执经还官,求追命,有诏赠郑州刺史,又加司徒。晏殁二十年,而韩洄、元琇、裴腆、李衡、包佶、卢征、李若初继掌财利,皆晏所辟用,有名于时。”

相关文章

  • 唐朝一项科举考试,能批量创造“神童”,最后为什么被禁止?

    《三字经》中有一句“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刘晏,唐朝非著名神童,他七岁举神童,被授予秘书省正字,从玄...

  • 经典诵读(六十五)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注释: ①唐:唐朝。 ②方:才,刚刚。 ③举:被举荐。 ④作:从事,担当。 ⑤正...

  • 《三字经》小故事19

    【选文】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小故事】 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

  • 大赦

    李白,是我国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很多人都知道,李白一生郁郁不得志。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西逃,太子李亨登基,...

  • 《三字经》44. 唐刘晏,方七岁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白话:唐玄宗时,有一个叫刘晏的小...

  • 唐明皇与杨贵妃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

  • 杨绾谥号之争2019-01-06

    杨绾谥号之争 杨绾,字公权,唐朝中期名相。唐玄宗时登进士第,授太子正字。天宝十三载参与玄宗亲自主持的考试,名列第一...

  • 宦官专权,难堪国贤

    鱼朝恩,唐朝比较出名的宦官。 唐玄宗天宝末年,净身入宫,供职于小黄门。 安史之乱爆发后,护送唐玄宗出逃,侍奉唐肃宗...

  • 读资治通鉴,唐玄宗并未退位,为什么唐肃宗就登基自立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名将高仙芝、封常清被太监边立诚杀害,哥舒翰被杨国忠陷害,唐玄宗逼迫其出潼关迎敌,被安禄山俘虏,...

  • 安史之乱子弑父给人的启示

    上梁不正下梁歪,前不正则后必患,安史之乱可鉴。是故,正则方成。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唐玄宗时期。说的是安禄山和史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晏少年时便被唐玄宗封为太子正字,安史之乱后的措施为唐朝延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ld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