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正与孩子在家做游戏,突然外面传来“砰”地一声,把孩子和我吓了一大跳。我们推门一看,是楼下孩子发脾气,故意把鞋子往楼道扔,反抗家长。
第二天,电梯里碰到楼下妈妈,我问她怎么回事,她叹口气说,孩子作文写不出来,我的作文也不好,辅导不了,孩子生气就把鞋往门外扔。
如果询问孩子们,上学什么最让人头疼,写作文绝对是名列前茅的选项。其实,不光孩子,成年人遇到需要写一些内容的时候,一样的抓耳挠腮,心里只有一个字;怕。
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写作文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抓住窍门会写的,如同开挂,怎么都会差不多,但寻找不到方法的,就如同无头苍蝇,各种撞。为什么大多数人对作文或者写作会那么怕,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文字博大精深的内涵
作文是写作的一种,同样是文字的一种表达艺术。写好作文的首要前提是对文字的理解和使用,通过文字与文字组合形成各种各样的词语、句子、故事,传达出不同的信息,表达不同的感情。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哪怕同样的两个字,发音或者语境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同。很多人对于文字这种表达艺术缺乏一定的敏感性,自然会有“写作文很难”的心理阴影。
孩子的个体发育
每个孩子的发育成熟度有一定的差异,自然会对文字的理解产生偏差,这种差异在孩子与孩子之间,成人与成人之间都有,并不仅仅指的是个体年龄的成熟,还有一些思想、思维的成熟,直白点就是“套路”的熟悉程度。
如果孩子表现出很明显的语言能力,基本上来说,他的写作表达能力会更加丰富一些,这与日常的灵活运用离不开,如果孩子写不出来可能只是欠缺一些成熟的想法与方式而已。
输入少输出难
言为心声,写也是内心表达的一种。作为的设定虽然会有一些框框,但把握主旨的情况下,写作文并不是一件被限制的行为。一个读书多的孩子接触到一个作文内容,首先会联想到之前曾经见过类似的文章或者书籍,也会联想到某个作品是怎么表达这种情况的。但换到一个读书相对较少的孩子身上,可能就变成了东瞅瞅西瞧瞧,坐立不安,抓耳挠腮。
输出是将自己表达给别人,而输入是为了更好地输出,为输出提供更多的依据与素材,同时输入倒逼着输出,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反而是一种正向循环,更好地带动个人整体的文学素养及作文水平的提高。
家庭环境的熏陶
很多家长自身学习不好,但在事业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很容易就会给孩子灌输一种“读书无用论”,拿着自己做例子,教育孩子。有些家长甚至因为孩子的一些暂时性的表现不好,就直接给贴上了标签,甚至用语言讽刺孩子,孩子自然没有任何动力。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很重要的环境,父母更是孩子天生的依赖,如果父母都表现出一种消极,甚至不以为然,孩子自然也就认为这一切都没用,也就不会上心去研究学习,更不用说作文之类。 之前做过一个小的调查,发现很多孩子感觉作文难,并不是说孩子不会去写,而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或者说一个作文到底应该怎么去做。古代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老师上课时候也是各有特色,但也普遍存在作文难教,教作文累的情况。
针对孩子作文的问题,自己专门与一个做语文老师的朋友探讨,朋友说作文确实是一个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的项目,确实有孩子在正常的教学中,老师说一句会一句,如果老师没提醒到就不知道下一步做什么。话锋一转,朋友说,推荐一本书《何捷老师的全程写作教学法》,虽然主旨是针对于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但普通家长仔细研读也一样会有感悟和收获。
何捷老师这本《何捷老师的全程写作教学法》,从书籍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是针对于教学而著,里面对作文写作的三个阶段进行拆分讲解,“作前”“作中”“作后”,在每一个阶段针对于孩子的年级提出一些教学方案及引申,方便老师们进行参考。
事实上,作为一名普通家长,一名焦心于自己孩子作文的家长,如果在了解老师作文备案及教学的方式之后,也一样在家可以指导孩子的作文,帮助孩子忠于老师教学的前提下,思路思维开阔。
很多时候家长认为的作文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只是因为没有抓住作文特点没有抓住关键而已,再加上家长无意的传播,导致孩子变得焦虑不安,认为自己写不好。爸爸妈妈在辅导孩子写作的时候,不妨这样做。
一、带孩子理解写作的概念
作文,其实也是写作,用文字表达或交流感情、思想或者其他的内容,对自己内心剖析,对世界认识,对所有事物描述等等,我手写我心。
写作在学校中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这种限制不影响表现形式,不影响表达方式,不会让写作者产生无话可写,反而是素材、样式很多,不知道如何下手而已。
爸爸妈妈一定要让孩子了解写作并非是流水账,并非是为了什么目的达到什么目的,更多情况下这种写作反而是孩子内心的真实表达,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以及与这个世界的对话。
当然,想要拥有如同大文豪大作家那样的高度,还需要一些文学素养和文学底蕴的支撑,需要大量的输入,需要对外界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观察、研究,而不是一种自嗨,一种自我欺骗。
写作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将描述的事物说清楚,别人不会产生误会,这篇文章就算是成功的文章,如果再加入一些修饰词汇,加入一些情感,这篇文章就具有了好文章的征兆,一切合乎逻辑合乎常识即可。
二、带孩子了解写作的意义
很多孩子讨厌写作,是因为对于为什么写作感到困惑,甚至有的孩子感觉这就是“赶鸭子上架”,明明自己不会偏要自己做这种事情,甚至有一些内容搞不懂也要硬凑出来应付老师。
写作不仅仅是写出来,凑出来,更多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这对于文化的传承,对于文字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孩子学会写作,可以更加清晰的描述所见所谓所感,可以让读者更清楚的知道到底文章表达了什么。
一个会写作的人,不仅仅在学校被重视,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容易被发现。“笔杆子”可以带给每个人不同的喜悦,可以带给每个人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还可以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安抚内心,甚至当别人生闷气的时候,你却用笔写出了文章进行了变现。
三、带孩子梳理如何写作
作文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不管是学校中老师的指导思路还是外面辅导班中老师的经验,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学会写作,但这个写作问题并不容易解决,否则就不会出现写作班如雨后春笋的冒出。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独特经验与看法,但每个孩子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果与老师所讲的内容产生不了共鸣,自然写作上面也会产生欠缺,爸爸妈妈该如何帮助孩子梳理一套适合的写作方式呢,可以从这几个大方面带孩子摸清套路。
1.作文审题
作文不管是直接命题还是给到素材,写作之前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审题,寻找作文内容的题眼,或者关键词、关键句,但孩子在真正的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依然会茫然,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审题,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不漏掉重要信息。
何捷老师的在《何捷老师的全程写作教学法》中专门提到“题眼,是写好作文的依存,但如何发现题眼,可以用四个’多‘来表达“,如果爸爸妈妈在日常中辅导孩子作文,带孩子找题眼,也可以参考以下4点。
多读题
任何一个作文题目,只有多读读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但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匆忙读一遍,就认为看懂了,急急忙忙下笔,写到一半发现好像理解出现偏差,已经来不及修改了,特别是考试的时候。
多读题,可以很清楚很仔细的了解作文到底想要写什么,也可以知道哪一些词是这篇作文的关键地方,这样写作的时候,就会根据重点进行描述,不至于出现“南辕北辙”的笑话。
多思考
学校的作文看似是限定思考,实则蕴含和很多看不到的思路。这种时候,孩子们不妨将自己想到的点,进行一一列出,一一寻找自己脑海中关于点的对应内容,最终敲定一条最擅长最出彩的路线写下去。
这种多思考的方式,让孩子可以放开思维,天马行空,寻找与作文契合的地方,并一点点的将这种小细节放大,直到可以撑起整篇文章,完成思维的转变。
多联系
多思考的时候注重的是思路、思维,多联系更多的是想看到互相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种方式方法。作文并不是思考了就能够很好的掌握,还要进行前后联系,多分析作文素材字里行间隐藏的关系,这样文章的写作才会顺畅不偏离主题。
多练习
理论联系实际,这就是练习的魅力,如果不练习,仅仅是将这样的四多拿出来,估计孩子们写作文一样还是懵的状态。日常中,爸爸妈妈可以与孩子玩这样的游戏,比如看到同一件事,一起讨论怎么写更清楚,换一个主题还可以怎么写等等,寓教于乐,而不是死板套路。
2.写作表达
孩子只要审定作文的时候不出错,基本来说,这篇文章拿到了五分之一的分数,审定题目是为了保证孩子不偏离航道,而写作表达才是这篇文的重中之重,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笔端都流露出紧张气氛。
孩子们在上语文课的时候,会学到各种手法,各种表达方式,方便孩子在表述中很好地运用,但为什么孩子学得很好,运用起来很差,不够灵活呢?这主要是孩子只限于当时的场景,当时的语境,并没有真正的完全的将其彻底掌握而已。
写作表达的时候,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也就是常说的发散思维:根据现有的或者已经思考过的内容,进行一一列项,并将主要的大概在脑中回旋,将可以选用的一些方式列出,尝试着一点点的组装。
我们常说读经典著作,为什么读经典,就是为了学习经典书籍中各种表达的方式,各种写作内容运用,如果不会写还可以从模仿开始,但模仿不是不分内容的模仿,就像那个笑话,人家写个“南瓜”,你非要模仿成“北瓜”,那就是一种尴尬,模仿也是遵照事实而成,并非只有形式没有内涵。
3.通读与修改
很多孩子不管是凑还是拼,一写完那就把笔一扔,该干嘛干嘛去了。他们认为写完就是完了,就解放了,事实上,这样出现的情况就是这一次出错的地方,下一次一样出错,这一次表述不明,下一次依然还会出现问题,就因为没有做通读与修改的善后工作。
写作文不仅仅是写完就完成,如果没有通读与修改,就无法真正的进步,而恰恰这也是孩子们日常中不在意的一个环节,甚至有的老师在告知孩子修改通读的时候,他们依然发现不了或者心不在焉。
通读文章,可以发现写作中的错别字、人称转换、修辞等很明显的错误,也能够发现语句的通顺与否,表达事情是否清晰,是否具有逻辑性等等,而修改则是既可以在通读基础上进行修订,也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进行修订的一个措施。
爸爸妈妈日常中要多与孩子读一些范例文章,发现文章的好与不好,以及文章拥有的逻辑关系等等,可以让孩子的思路变得清晰,也能够让孩子真正的了解一篇好的文章到底具备哪些重要的方面。
孩子作文一直是很多孩子乃至家长头疼的一科,在不知道的“套路”,不了解作文“前世今生”的时候,确实是难上加难。
如果爸爸妈妈肯拿出自己的耐心、细心,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与老师一起帮助孩子认识作文,孩子的进步指日可待。
【文/布丁妈妈私享会】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用爱分享育儿经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