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无戒训练精英群国学与传统文化
《中国神话史》:带你考究中国神话的源流,领略中国神话之丰美

《中国神话史》:带你考究中国神话的源流,领略中国神话之丰美

作者: 金台望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6-16 05:44 被阅读21次

小时候,我们都爱听神话故事。夏天夜里,在村口的老树下,聚集在纳凉的老爷爷周围,听他们讲那些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神话传说,当然是儿童时代的一大乐事。

但是,你知道哪些著名的神话究竟是哪里来的?是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吗?你知道,大多数古人其实是没有神话的概念的,今天我们认为是神话的,他们却认为是真正的历史呢!而且,就是我们常说的“神话”一词,中国古来原是没有的。“神话”这个词语,最初是从西欧被翻译到日本,然后又从日本移植到中国来的。中国最早使用“神话”一词,现在能够查到的,是清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年)发表在《新民丛报》上的蒋观云《神话、历史养成的人物》一文。

也就是说,神话之成为“神话”,其实是近代以来的事。神话成为一门学问,也是不久前的事呢。这里要推荐一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神话研究专著——《中国神话史》。此书作者袁珂先生(1916.7.12—2001.7.14) ,四川新都人,生于四川新繁县,神话学家。1941年毕业于成都华西大学中文系。1946年后历任台湾省编译馆编辑,台湾省教育厅编审委员会编审,西南人民艺术学院讲师,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专业作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主席。

他的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考辨真伪,订正讹误,加以排比综合,把中国汉民族片断的古神话资料熔铸成一个有系统的整体,提供了一部具有汉民族古神话特色与风格的文学作品,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

一、我国古代没有神话?错,其实是因为神话资源被误解

中国神话本来很是丰富,但因为如下几种原因,给人以错觉,误为是贫乏无可记述的:

一是说中国神话零星片断地记录在先秦和汉以后的古书里,没有出现希腊荷马那样的“神代诗人”,把这些零星片断的神话熔铸成为鸿篇巨制,后世民间流传的神话如“牛郎织女”、“董永和七仙女”、“沉香救母”、“白蛇传”、“望娘滩”等,在一般学人的心目中,不过是以普通民间故事视之,未当作神话。

二是中国神话,很多是道教的内容。道教是中国土产生的宗教,已有一千七八百年的历史,道教的仙话在过去未被当做神话予以考察。

三是中国历史人物身上常附有许多神话因素,有些历史人物同时又是神话人物,如姜太公、李冰、秦始皇等,但关于这些人的神话故事,却未被视作神话。

四是其他许多民族都有从远古流传至今的宏伟壮丽的神话传说,过去一直未列入中国神话考察的范围。

因此,袁先生以现代学术的眼光,把这些素材都归并到神话传说的研究范畴,使这门学科立起来了。

二、西王母神话的演变

我们知道,很多神话都是没有标准讲述的,在这本书里这样讲,到另一本书里又那样讲。脾气不好的朋友一定会着急:为什么就没有标准答案呢?

其实,任何神话都是演变的。比如说,西王母神话的演变。最早关于西王母的记录是《山海经》。《山海经》所记叙的众多神人当中,西王母是对后世产生影响最大的。

1、《山海经》记西王母有三处: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次三经》)。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仑虚北(《海内北经》)。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有人戴胜,虎齿,[有」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大荒西经》)。

从以上所引,只能见到西王母是一个野蛮人或怪神,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人以如后世所设想的“西方的王母”那样一个美好的印象

2、《穆天子传》里的西王母又是另一个样子,是一个雍穆的人王。由《山海经》怪人、怪神的西王母,一变而为雍穆的人王,是西王母形象的一大演变。

3、六朝时人作的《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西王母就俨然成了仙人。尤其在《汉武帝内传》中,尤其仙化得厉害:

“王母上殿东向坐,著黄金褡裾,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豐,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谲风文之局,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霭,容颜绝世,真灵人也。”

到此为止,仙人西王母的形象,终于大体上完成了。以后群众心目中的西王母或王母娘娘,就是以这幅图画为基础修润而成,然而修润的地方也并不多,只不过使她更年老更慈祥一点罢了。从西王母形象的演化,说明由野而文,是一个不可抗阻的演化公例。

三、神话、文学不分家:中国神话对文学的影响

神话自古以来就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历代文学都与神话密不可分。

1、汉赋与魏晋六朝诗歌小说

汉代初期的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中期的赋如扬雄的《羽猎赋》、《甘泉赋》等篇,便开始有了一些神话的人名、地名和物名被引用,如宓妃蚩尤、虞渊县圃、枭阳獬豸之类,但是还不多见。后汉张衡的二京赋(《西京赋》和《东京赋》),神话材料的运用就相当多了。曹植为纪念他的爱人甄后,模仿《神女赋》写了一篇《洛神赋》。在这篇赋里,曹植把甄后比为洛水的水神宓妃,极力描写了她的容态、举止以及服饰等。

神话影响汉魏六朝诗歌。大约成于建安时代的《古诗十九首》里的一首《迢迢牵牛星》,便是根据民间所传牛郎织女神话而写作的。运用神话题材入诗显得最有力量的,是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晋代张华《博物志》里所记的天河神话以及干宝《搜神记》里所记的盘瓠、蚕马神话,都带着神话小说的意味,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些积极的浪漫主义的精神。

2、唐代文学与诗歌

唐人小说很多事神话故事,往往受古神话影响而又创造出了新神话。

唐代诗人也善于运用神话材料写诗。盛唐时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在他的诗作里经常有神话典故被运用。中唐时代,还有卢仝和李贺也喜欢拿神话材料来作诗。晚唐时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也巧于运用神话材料。

3、宋以后小说、戏曲等

宋以后,神话对小说、戏曲等方面起着显著的影响。在小说方面,宋人作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入王母池之第十一》,说西王母池有蟠桃树,“千年始生,三千年方见一花,万年结一子,子万年始熟,若人吃一颗,享年三千岁”,此西王母池,显然就是根据古代神话中的西王母瑶池而来。

明人小说关于神话的也很多。据孙楷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载有:

《盘古至唐虞志传》二卷,又简称《盘古志传》;

《有夏志传》四卷,《有商志传》四卷;

明末周游著的《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六卷八十回,从盘古开天辟地写到武王伐纣;

明代小说直接取材于神话的,还有吴承恩的《西游记》和许仲琳的《封演义》两部书。其他如《水浒传》的一百单八英雄好汉,卷首说他们是被洪太尉放走的给张天师镇锁在江西龙虎山上的“妖魔”;清代小说《红楼梦》的贾宝玉,卷首说他是女娲补天时剩下未用弃置在青梗峰下的一块顽石。不论各自的寓意如何,都可见到神话对它们的影响。 


《中国神话史》是袁珂先生阐述广义神话思想以解决神话研究考察对象范围问题,是作为研究中国神话基础理论的一部神话研究开山之作。袁珂先生在数十年整理和研究中国神话的过程中,逐渐认为中国神话的范围要从狭隘的圈子里跳出来,扩大视野,才能见到中国神话的真正丰美。

在本书中,他以广义神话思想为基本认识,引经据典,考察了中国神话在流传中的演变,和它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以及历代神话整理者、研究者在整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是对中国神话发展形成整体概念的必读经典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神话史》:带你考究中国神话的源流,领略中国神话之丰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te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