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试得到高研院第九期的时候,我跟爱人说,我得到铁粉这么多年,就不准备了,准备的太多了,自己容易被局限,不如临场发挥让自己正常一点。
而我的爱人说,你把逻辑搞混了,你只有充足的准备,才能在临场的时候不被局限。
作为一个9年多的销售,我还清晰清晰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客户时的准备,
作为一个新手,我很怕说一些不适合的场面话,为了不尴尬的冷场,我在网上搜客户公司资料看客户公司是做什么的,最近有什么动态,这个动态里我知道的又是什么,
如果网上没有,我就看客户执照经营范围,挨个去搜索这的经营项目是什么,对着它我能聊两句什么,了解一下上下游的流程,还要推测一下客户的年龄,在看看最近有什么新闻····
我认为这是职业化的一种体现,我真的理解我的工作角色吗?
角色之后就会有专业的语言,或者是行为表现出来,
当我用第三视角看自己的时候,完全是另外一种心态。
一,加强工作效率
我列举一个专业销售应该干什么呢?
然后我就会开始模仿这个角色应该具备的技能。
这个虚拟第三方可以目标化,数字化,
职场人应该干什么,我们就去模仿什么,而不是毫无目的随大流。
我这句话,说的职业吗?
我这件事,处理的职业吗?
我沟通协作,职业吗?
···
二,引流工作中的情绪问题。
作为一个销售,被客户骂很正常,
如果不能处理自己的情绪,很难会有效的处理客户的真实需求,双方一旦变成情绪对方,损失最大的还是我自己,
这时我会理解为他攻击的是我的职业角色,而不是我本人,
不要小看这种剥离,它可以让我们快速调节情绪,迅速从情绪中抽离出来。
换句话说,产生情绪波动是因为感受到“自尊”收到了波及,而学会剥离以后,我们就可以把情绪转嫁到那个角色身上。
如果不能处理自己的情绪,很难会有效的处理客户的真实需求,双方一旦变成情绪对抗,造成升级,损失最大的还是我自己,
同样的,在工作协同中也是一样,我经常认为同事都在刻意针对我,在刁难我,其实大家都在角色中的正常反应而已。
套用今天的课程演员思维,当我自己开始用角色化分离自己的时候,我就找到了我的任务清单,
我要达成什么,我应该准备什么,同样的这也可以让我发挥特种兵思维,找到目标,在想办法创造方法是实现它。
还有一个角度,怎么可以更好的完成工作,把觉得切换到老板,然后我就会列举:老板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让我做,一连串的思考下来,我就找到这项工作背后的目的、我在公司中存在的价值、我在老板眼中定义。
从而我就可以120%的完成任务,然后改变自己在老板眼中的定义。
这也是那句:屁股决定脑袋。
人与人之间的思维差别,是过去所有经历的总和,角色认知,就是我要刻意的重现那些场景,然后在场景中让自己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这样才能真切的感受到作为这个角色,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当我们扮演对方“角色”时,对方就有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当我们找到角色背后的需求时,对方就会非常惊喜,
老板为什么会喜欢我,
喜欢=熟悉+意外。
请你相信我说的每一句都是错的
刘润进化岛每日思考打卡第十三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