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茗录(02)

作者: 观巢居笔记一一杨府的文 | 来源:发表于2017-10-09 21:46 被阅读0次

啜茗录(02)

啜茗录两则

杨府/文

1.为书安先生作《新茶赋》

老友书安先生寄来鄂西北新茶,感其高谊,为作新茶赋以谢,赋曰:

南方多茶,类繁胜焉。唯此茶出自道山,古称福地洞天。纵虫鸣之微,芥子之小,亦灵物之所凭。况乃草木英华,敛日月之魂魄,凝天地之精神。高品绝伦,友人所馈。全是嫩芽,略濡白霜。若闻蛩鸣之声,犹见春露之滋。思关河之路远,犹骀荡以春风。此物不待俗客,只向幽人细语。人得此为雅,家储此而贵,心有此是足,身因此近禅。宜引松风入釜,当汲清溪烹月。似青山之有寄,若明月所有托。半瓯浮绿,恰对诗书。望之娱目,未饮而心脾已醉。口得天趣,心通大道。久坐而有悟,诗赋以达襟。可以散暮愁,冥想云外仙。可以待嘉宾,分韵赋采薇。鸟啼春去远,清茗曳春回。饮罢知归何处?几千里外晓关也。

2.一日三茶

天有五行,人有五脏,茶分五色,饮茶宜以其时也,分其类也。若不以其时,不分其类,饮啜无当,则于脾胃无裨益,亦失却病延年之效。饮茶得当,则和于阴阳,养怡永年。唐代诗人张籍有诗道:“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即此理也。是以,一日三时,需择茶择时而饮。早为生发之机,宜绿茶,取其清,有天然之质。毛尖,龙井,白毫,云雾皆可,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升阳益元,饮之周身通泰,心神俱旺;午为劳作之时,阳气由强渐弱,阴气反之,脾胃则随阴阳转换。此时宜乌龙,铁观音,金骏眉,大红袍等,此为半发酵茶,取其壮,饮之健脾降脂,精神不倦;晚为归休之时,阳气收敛,入于阴中。此时需颐养脾胃,安养心神为上。宜熟普洱,此为发酵茶,含茶多酚甚多,可防色素沉淀,细滑肌肤。帮消化,助睡眠。又复去脂,久饮身轻不老。养生诸法,唯茶有君子之德。

相关文章

  • 啜茗录(02)

    啜茗录(02) 啜茗录两则 杨府/文 1.为书安先生作《新茶赋》 老友书安先生寄来鄂西北新茶,感其高谊,为作新茶赋...

  • 啜茗录(05)

    饮茶都江堰 杨府/文 到都江堰,是在农历八月十五的前三日。看到“分四六,平潦旱”的震古烁今的古代水利工程,看到岷江...

  • 啜茗录(06)

    茶博士季萌之轶事 杨府/文 季萌早年,是一高阳酒徒,无酒不欢,无日不酒,而每酒必醉。酒后又无德,醉辄闹事。又强于口...

  • 啜茗录(10)

    啜茗录:遗茶 杨府/文 文人相交,书而外,礼品之中,茶最尊贵,字画次之。烟酒最俗。而文人豪气,又常在纵酒上。某次,...

  • 啜茗录(08)

    茶韵六首 杨府/文 《啜茗录》一卷,亦文亦白,亦俗亦雅,亦散亦骈,不拘形式。虽有千里之思,古今之慨,犹未见其起伏,...

  • 啜茗录(09)

    读叶隽《煎茶诀》 杨府/文 此书作者叶隽,字永之,自署越溪(今浙江宁海)人,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其...

  • 啜茗录(11)

    啜茗录.乡间的大碗茶 杨府/文 实用主义是农人的哲学,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就拿喝茶来说吧,在乡下,喝茶就是“...

  • 啜茗录(01)

    啜茗录•龙井问茶 杨府/文 四月游杭州,春气清明,山色俱佳。查看地图,见标有“龙井问茶”处。顿生诸多遐思,遂起探访...

  • 啜茗录(03)

    品茗 杨府/文 喜欢上喝茶,不知始于何时。先前或多做牛饮,也辨不出茶之优劣、产地、种属。每日到办公室去的第一件事,...

  • 啜茗录(04)

    沏茶之火 杨府/文 天地有五行,水亦分阴阳。沏茶之水,宜用明火烧开,明火属阳。以此沸水泡茶,方能激出茶香茶气。茶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啜茗录(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cm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