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
“飞聊”上线:如果没有了微信,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会有什么影响?

“飞聊”上线:如果没有了微信,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会有什么影响?

作者: 私家视角 | 来源:发表于2019-05-21 14:43 被阅读12次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孤独,虚荣,无聊,生理需求,功利,效率…这是我对社交产品所想到的几个关键词。注意,下面我会谈到这几个元素。

日前,字节跳动的社交APP“飞聊”正式上线,除了基本的聊天、语音等沟通功能外,还有兴趣小组和动态等用户最习惯的功能。

从现在“飞聊”的产品架构看,还比较简单和“蛮荒”,当然这样是很对的,毕竟少就是多,越简单的东西就越有力量,或者还越有生命力。

实际上,“飞聊”是顺势而为的一个产品,头条需要一个社交工具来沉淀其产品矩阵带来的巨大流量,无论是用户的粘性,还是产品的互动,都是刚需。

社交产品对用户时间和情感上的占用是极为饥渴的,而“飞聊”要想崛起,就不得不去挑战“社交王者”微信的地位。

作为日活突破11亿的流量霸主,微信似乎正在“老去”,随着存量人口资源的枯竭,微信一方面需要去寻找增量的用户红利,一方面也要承受“社交压力”的反噬。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2019年微信公开课上说了这样一段话:

在线下在现实里面没有互联网的话,大家要去社交,可能去参加一个饭局,去参加一个聚会,然后可能熟人之间会打打招呼,我说的最主要是熟人的社交。

但是这种线下的社交效率是比较低的。因为它要跨越地理和时间才能做到。

朋友圈本质上是什么?朋友圈其实开创了一个新的社交的场所,其实它不止是一个时间流。

我把它比方成一个广场。你每天会花半个小时从广场走过,然后你看到广场里面你会迎面看到一堆堆的人在那里讨论不同的东西,聊不同的东西,有各自的主题,然后你经过每一个人群,这里面都是你认识的人,并且你可以停下来跟他们参与到任何一个小圈子讨论里面去,并且你会发现每一个小圈子也全部都是你认识的人。

你可以过去打一个招呼,或者参与一下。然后你转身离开到下一个,再去参与一下,或者不参与,或者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的去点赞就走了。这样的话,当你把朋友圈给看完的时候,那时候你从广场已经逛完了。

但是,「朋友圈像是个广场,你去点赞或者是评论意味着你在广场里面公开大声地说了一句话,意味着广场很多人都可以听到,这样带来的压力感比较强。当好友越来越多,可能这一股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这或许就是朋友圈“三天可见”的功能理由,它要尝试去化解这个压力。

张小龙还说过,“微信的本质是一个工具,承担着朋友之间关系的搭建与维持,微信不是平台。”

但今天的微信肯定不只是一个工具了,交流、交易、游戏、“信息发布会”…生活的,商务的,休闲的,用户的很多需求都可以在上面实现。

那么,我们究竟还能不能脱离微信?

当然可以,社交的帝国没有永远的王者,相比微信的“重”,这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飞聊的“轻”是个明显的优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飞聊能够吸引到年轻用户的使用,成为微信的转移阵地,那么它就已经成功了。多年来,飞聊也许是微信第一次遇到的强大对手——飞聊的同门师兄抖音证明了它们有挑战成功的基因和实力。

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他们永远是喜新厌旧的,这是客观规律,实际上,这种天性对社会的进步也是件好事。美国有Facebook称王称霸,但Twitter和Instagram一样可以赢取年轻用户的芳心。

昨天下午,我下载了飞聊,感觉很新鲜好玩,一直到晚上我都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我把现在的微信注销后,究竟对我的生活和工作会有什么影响?

1、我首先担心的是我的社交关系链,大概有几百个好友是通过微信联系的,大家习惯了在朋友圈、微信群交换信息并满足社会需求。因为很多没有彼此的手机号码,所以在注销前,我需要发个朋友圈公示一下新阵地或留下手机号。

2、我同时也在担心我的微信资产,微信钱包和很多资金往来(习惯了微信扫一扫支付,苦笑脸),包括一些结算通道,都是走的微信,这个比较麻烦一点,考虑到钱的问题,我对注销并卸载微信的念头产生了动摇。

3、另外就是我在微信上关注的一些公众号、会员卡,需要变更服务,或许在没有微信后我得重新装一些APP,还有在微信收藏里的很多资料等等。

总之,如果解决了上面三个问题,那么我觉得没有微信后问题不大。

我也畅想了一下没有微信的好处:

1.如释重负的感觉,终于丢掉了一个必须被占用时间和生命的软件工具,随着手机空间的大量释放,我会觉得生活也腾出来一大块空间。

2.告别过去的自己,可以在新的社交产品上创建自己更好的“人设”,想一想竟然有了谈恋爱的感觉呢。

3.可以好好去看一本书、陪一个人、发回呆了…

上线半个小时左右,飞聊的分享二维码即被微信屏蔽,“微信人际关系”迁移的壁垒明显很厚很硬,我觉得帝国的统治还是暂时无法撼动的,而飞聊的对手可能另有其人,它需要解决好社交的阶层和圈层问题。

所以,飞聊的体验不要急,让子弹飞一会儿。

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里认为,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数字化的社交关系和机器人恰恰为我们制造了一种幻觉,那就是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彼此连接,同时也可以互相隐身。

人性都是自私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人又有根深蒂固的孤独感,在社交网络当中对社交资产的占有会让人的虚荣心获得满足,从而可以部分排解孤独感,其实,无聊是孤独的一种状态,无聊有时候是一种享受,但无聊的时间一旦变长,无聊就变成了孤独的折磨。

至于生理需求,每个年轻人都有澎湃的欲望,这是人类繁衍必须具备的刚需。

“一个人拥有极少的财富,往往渴求更多的社交资本。”

社交从一开始就离不开功利的诉求,而功利的诉求又天然追求高效率的达成,由此,微信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率的社交产品。

我觉得破局的希望可能要寄托在科技的突破上,去年我看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就是一个很有趣的设想,而我们目前其实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就曾对VR技术表示看好:“未来也许需要很多硬件,但可能只需要一个软件,那就是社交软件。因为VR技术可以还原一切不需要物理接触的社交场景,从而使得电商、O2O、媒体、游戏等独立产品失去意义。”

变化迅猛,未来并不遥远。

去年年底的时候,YY的创始人李学凌觉得“机会终于来了”,他曾在朋友圈赌飞聊能够成功,后来他在下面做了一个注解:成功的定义其实就是自己能够持续的活下去…

飞聊和微信的命运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飞聊”上线:如果没有了微信,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会有什么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kj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