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51730/42f91d7dd4396484.jpeg)
资治通鉴 汉纪 汉景帝 前143年
前言:接着昨天的故事讲,因为和汉景帝意见不一致,周亚夫称病免职。
直接上故事,看通鉴材料。
景帝在宫中,召见周亚夫,赏赐食物,只放了一大块肉,没有切开,又不准备筷子。周亚夫心中不高兴,回过头来吩咐主管宴席的官员取筷子来。景帝看着周亚夫,笑着问:“这莫非不满足您的意思吗?”周亚夫摘下帽子向景帝谢罪,景帝说:“起来!”周亚夫就快步退了出去,景帝目送着他走出去。说道:这位愤愤不平的人,不能做幼年君主的臣子。
背景:丞相称病,罢免在家。景帝请吃饭,这是好事,当时吃饭从来就不是吃的事儿,饭局为什么叫局,背后都是有深刻的意味。果然,这次饭局,只考虑如何吃肉的周亚夫没有通过。
解析:一、景帝为什么请吃饭?
作为皇帝,请人吃饭一定是有目的的,一般都是示好拉拢的意思。但是,请吃饭却放了一大块肉,而不给筷子。这意味就深了。如果周亚夫能多考虑考虑,就会明白其中的深意。意思是,你的功劳都是我给你的,我不给你机会,不任用你,你上哪有七国平乱的政绩?就像眼前的这块肉,我不给你筷子,你怎么吃?
二、周亚夫怎么做的?
上段材料,我们分析过,周亚夫只知道做事,不会琢磨人。三番五次否定景帝的意见,这次景帝请来吃饭,就是想看看在家反思的如何,如果表现的好,可能就没事了。但是,周亚夫却只顾如何吃肉,还越过景帝,指挥宫里的内臣取筷子。直接否定景帝的安排,自作主张替景帝安排?
面对景帝就如此,那还怎么能留下辅助少主?不能做幼年君主的臣子,那就处理掉,为少主清除障碍。
三、周亚夫应该怎么做?
面对这种情况,周亚夫只要稍微思考思考,就知道怎么做了。坐在那里汗出浃背、战战兢兢,不知如何是好就行了。景帝要的是服从,是忠诚。看到领导怎么安排,就怎么做,过来吃饭吃的不是饭,是通过吃饭看你对领导的态度。如果景帝看到周亚夫服从了自己的安排,可能就会觉得这段时间反思有进步,也就会放他一马。
一段材料,看的胆战心惊,生死往往就这样决定了。这就是历史的残酷之处,这也是资治通鉴的魅力。我们读的时候是字,无意识当中就会代入材料的主角,如果我是景帝会如何处理?如果我是周亚夫该如何应对?当然,我们天生具备的是上帝视角,已经知道了结果。但是,并不妨碍我们通过材料,学习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知道如何处理,如何应对。而且,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似曾相识,曾经发生经历过的感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51730/d7ca84e5519be186.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