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小雪已过,我国北方多地已经陆续开始降雪,温度也持续下降,这正是进入严寒的起点,人们该御寒保暖了!此时,北方的朋友会感叹:“暖气来了!我们夜里再也不怕被冻醒啦!”
这暖气虽好,但也有专家提醒——如不注意,暖气也会给人们带来疾病。
什么是“暖气病”?
冬季室内暖气开放,门窗又紧闭,这样会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干燥,容易引起人体免疫功能力下降,导致人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外寒症状,进而常出现的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头晕眼花、皮肤发紧等症状,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暖气病”。
呼吸道疾病
冬季空气干燥,尤其是供暖后,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皮肤干燥发痒、火气大等,还会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流感、哮喘、腮腺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
预防建议:做好保暖,适当运动,有暖气的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体弱的老人或儿童可通过注射流感疫苗来预防。生活上,要保持作息规律,睡眠充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均衡饮食。
皮肤瘙痒症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空气湿度下降,会使得皮肤表面的水分减少,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变得干燥,皮肤的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出现皲裂、脱屑、瘙痒、皱纹加重,皮肤敏感发红等现象。
预防建议:要预防皮肤干燥,面部清洁时宜选择温和保湿效果强的无泡沫型洗面奶。清洁时还要注意水温,秋冬最好用20℃左右的温水洗脸,洗澡时可选择天然温和的沐浴露或不用,避免使用清洁力度太强的产品。
泌尿系统疾病
来了暖气后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又经常忘了喝水,要小心,尿量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预防建议:冬季预防泌尿系统疾病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补充足够水分,避免尿液矿物质结石增加,建议每天的水分摄取至少要达1500 毫升。
心脑血管病
室内温度过高会消耗人体水分,导致体内体液不足,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还易导致肺循环不畅,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
预防建议: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做好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每天通风,冬季户外活动减少,更要适当开窗通风。最佳时间段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开窗通风半小时左右。
眼睛干燥症
冬季户外风干物燥,如果回到室内又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另外,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预防建议:预防眼睛干燥可以用热水的蒸汽熏蒸眼睛,也可以通过按摩、热敷等方法刺激泪腺分泌。要改变用眼习惯,定时休息,建议用眼30分钟后休息几分钟,不要长时间看电脑、电视或手机。
远离“暖气病”
专家提醒日常防护四个关键词
保暖
外出时要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温差对人体的刺激。
按摩
外出时可适当地揉揉耳唇,加快血液循环。
通风
室内应注意勤通风,温度控制在18℃-24℃为宜。
加湿
可用加湿器或在暖气旁放一盆水来增加室内的湿度。
澄合矿务局中心医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