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心情随笔
《茶经》解析系列——茶之略

《茶经》解析系列——茶之略

作者: 周愚谦 | 来源:发表于2020-04-09 12:58 被阅读0次

    茶之盛行千年,与茶是著书最多的食物,而且茶的文物器具比比皆是有关。所有能传承的文化必备的两个条件就是书籍和器具,古书籍、古文物到现代的书籍和现代的茶器,促成大众茶事活动,让茶文化生机勃勃因而不老。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因为唐代僧人坐禅,解疲消困的最佳方法莫过于饮得一杯茶,唐朝禅宗开始盛行,饮茶习俗随禅宗一道迅速传播、兴盛。且陆羽出《茶经》而茶兴,因此茶兴于唐。

    宋代皇帝喜茶且著茶书,举国上下皆喜茶且斗茶而茶盛,建盏由此盛名。

    因此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之作。喜欢茶文化的朋友建议浏览一下《茶经》

    唐代陆羽的《茶经》,一个小沙弥,一代茶圣,穷其一生所著之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茶文化专著经者,典范之书作,千古茶中经者,唯《茶经》一部。

    茶经过千年的历史却依然生机无限,长久不衰,促使我们了解茶叶历史和故事,畅快我们的茶之生活。

    茶发源于四川,而后传遍中国乃至世界,中国的茶文化已有4、5千年的历史,从陆羽撰写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开始算起,也有一千多年的文化历史,茶作为一种物质的存在,是我们生活中的寻常必须品,但它却能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如果用方言说“请喝茶”,翻译成普通话一定是“请吃茶”,为什么是吃茶而不是喝茶呢,因为古代是煮茶煎茶,而不是现在的泡茶,用的是茶碗,喝的是浓汤。

    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乃蒸,乃舂,乃以火乾之,则又棨、朴、焙、贯、相、穿、育等七事皆废。

    译文:关于制造和工具,如果正当春季寒食前后,在野外寺院或山林茶园,大家一齐动手采摘,当即蒸熟,捣碎,用火烘烤干燥(然后饮用),那末,棨(锥刀)、扑(竹鞭)、焙(焙坑)、贯(细竹条)、棚(置焙坑上的棚架)、穿(细绳索)、育(贮藏工具)等七种工具以及制茶的这七道工序都可以不要了。

    其煮器,若松间石上可坐,则具列,废用槁薪鼎枥之属,则风炉、灰承、炭挝、火筴、交床等废;若瞰泉临涧,则水方、涤方、漉水囊废。若五人已下,茶可末而精者,则罗废;若援藟跻嵒,引絙入洞,于山口灸而末之,或纸包合贮,则碾、拂末等废;既瓢碗、筴、札、熟盂、醝簋悉以一筥盛之,则都篮废。

    译文:关于煮茶用具,如果在松间,有石可坐,那末具列(陈列床或陈列架)可以不要。如果用干柴鼎锅之类烧水,那末,风炉、炭挝、火夹、交床等等都可不用。若是在泉上溪边(用水方便),则水方、涤方、漉水囊也可以不要。如果是五人以下出游,茶又可碾得精细,就不必用罗筛了。倘若要攀藤附葛,登上险岩,或沿着粗大绳索进入山洞,便先在山口把茶烤好捣细,或用纸包,或用盒装,那么,碾、拂末也可以不用。要是瓢、碗、夹、札、孰盂、盐都用筥装,都篮也可以省去。

    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

    译文:但是,在城市之中,贵族之家,如果二十四种器皿中缺少一样,就失去了饮茶的雅兴了。

    制作简化

    关于制造和工具,如果正当春季寒食前后,在野外寺院或山林茶园,大家一齐动手采摘,当即蒸熟,捣碎,用火烘烤干燥(然后饮用),那末,棨(锥刀)、扑(竹鞭)、焙(焙坑)、贯(细竹条)、棚(置焙坑上的棚架)、穿(细绳索)、育(贮藏工具)等七种工具以及制茶的这七道工序都可以不要了。

    煮饮简化

    关于煮茶用具,如果在松间,有石可坐,那末具列(陈列床 或陈列架)可以不要。如果用干柴鼎锅之类烧水,那末,风炉、炭挝、火夹、交 床 等等都可不用。若是在泉上溪边(用水方便),则水方、涤方、漉水囊也可以不要。如果是五人以下出游,茶又可碾得精细,就不必用罗筛了。倘若要攀藤附葛,登上险岩,或沿着粗大绳索进入山洞,便先在山口把茶烤好捣细,或用纸包,或用盒装,那么,碾、拂末也可以不用。要是瓢、碗、夹、札、孰盂、盐都用筥装,都篮也可以省去。

    器为茶之父

    水为茶之母

    艺为茶之身

    叶为茶之本

    “采明前茶,煮梅上雪,品茗听韵”红楼梦里面介绍的茶文化到现在还适用,同时也说明了水对泡茶的重要性,茶经里面对水是如何评级的呢?

    陆羽煎茶所品之水分为二十等:

    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

    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蕲州兰溪石上水,第三;

    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虾蟆口水,第四;

    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

    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

    扬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

    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九;

    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

    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

    第十三;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

    吴松江水,第十六;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圆泉水,第十八;

    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经》解析系列——茶之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xc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