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文景之治之贾谊

文景之治之贾谊

作者: 王逸卿 | 来源:发表于2019-12-20 13:11 被阅读0次

        近期读了《你不知道的汉朝》,读到了文景之治这里,看到了一个我们都认识的天才贾谊,我们当初都知道贾谊是受到排挤,郁郁不得志而英年早逝,那为什么他会如此呢?

        那这就是官场甚至职场中的生存之道了,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你是一个天才,你有好的敏感度,正如贾谊一般,他有着极好的政治敏感度,可以说是为官的优秀人才,但是他恰恰又不会做官,就一点不知道如何藏拙,他的那些奏章没有烂文,但是他忘了自己的地位,一个年过二十的小伙子,你在一群资深政治家面前去指责他们,他们即使再怎么样也不会留你在朝中的,这就是他一贬长沙王太傅的原因,而我们在职场中何尝不是这样呢?一个新人即使你是双一流毕业,有着漂亮的简历,但是你真的不一定有那些比你起点低的老员工做得好,他们长期在工作一线,工作经验,人生阅历都比你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强多了,这就到了你该藏拙的时候了,多去问,多去看,不要去自己蛮干,目中无人,因为那样会树敌,我认为一个会做人的人会比一个只知道去独来独往的人走得更远,因为这是规律,不变的规律,你永远不知道你接下来会出现什么问题,这就到了,体现你平时为人处事的时候了。

        贾谊一生两出京城,两次入朝,第一次他年少轻狂,但是他的那种优秀体现出来了,但是汉文帝刘恒不敢用,因为用一人而得罪满朝文武,那是不可以的,所以他被贬长沙,本是出于历练他,磨去他的那些棱角的,但是他没有感受到,而是每日唉声叹气,直到再次入朝,才学精进而棱角仍在,一篇《治安策》满朝文武尽为奸佞之臣,再次群起而攻之,没办法汉文帝又把他外放给小儿子做太傅,梁王太傅,这是一种转变,证明汉文帝还想用他,只是时机未到,但是梁王刘揖坠马身亡,他未能走出,不过他建议以刘武为梁王,刘参为代王来牵制四国,这是一种战略眼光,因为七国之乱的时候,梁王确实坐到了这一点,一个优秀的人,天才,刚过而立之年就去世了,是汉文帝的错,还是周勃灌婴那些老臣的错,都不是,是自己的错,错在了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虽然提出来的都是建设性的建议,但是他却没有做好人,一个不会做人的人,怎么会成为宰执呢?

                               

           

相关文章

  • 文景之治之贾谊

    近期读了《你不知道的汉朝》,读到了文景之治这里,看到了一个我们都认识的天才贾谊,我们当初都知道贾谊是受到排...

  • 为什么汉文帝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他为何把才子贾谊贬出长安?

    后人给予汉文帝很高的评价,主要在于他开创了文景之治,他把贾谊贬出京城,则在于当时的斗争需要。 接下来,津城沐雨和大...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位于长沙太平街的贾谊故居里的一块碑,上书“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可见,贾谊对治国是有着一...

  • 秦汉历史之文景之治

    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时期,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的局面,历史学家称之为“文景之治”。 汉...

  • 文景之治

    汉朝开国之初,国力衰弱,百业凋零。《资治通鉴》描述当时的状况,甚至连天子出行都找不到4匹同样颜色的马,将相出行只...

  • 《文景之治》

    细细品味每段历史

  • 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时期,继续实行黄老无为政治,倡导以农为本,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政策,社会安定,生产得...

  • 文景之治

    白登之围后,刘邦也知道现在汉朝的实力还是太弱,不足以和匈奴抗衡。于是决定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按现在的玩法那就是...

  • 读屈原列传

    早饭后,读《史记》中“屈原列传”一文,觉屈原心胸之狭隘,至贾谊作文“吊屈原赋 ”投江,因知贾谊心胸狭窄,更觉之前的...

  • 要善处穷---读《古文观止》(一)

    今天读苏轼的《贾谊论》,立论新异,发人所未发。历史上多为贾谊的怀才不遇而悲慨,而申斥文帝误才之庸。刘长卿在《长沙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景之治之贾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zb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