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论语
模块化思维的弊端和演替

模块化思维的弊端和演替

作者: 无音1802 | 来源:发表于2023-10-23 13:35 被阅读0次

    周一,阴天,中午还比较热

    今天原计划是要出门一趟,不过没有约成,于是在家办公。

    周六晚跟朋友聊天,提到“模块思维”。

    这个词并非来自哪个专家的高深理论,只是我对某种情形的简单汇总。

    事情起因是家里人问我健康问题,我的回答都是比较含糊。因为很多亚健康问题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长时间久坐、爱喝咖啡、主食吃得少、频繁刷手机、情绪焦虑等等。然后这些一天两天的习性汇聚到一起,就会以各种“疾病”呈现出来:腱鞘炎、睡眠质量差、感冒……

    那么如果再把话题放宽一点,就变成了“人类很难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为什么建议总是不起效果”、“为什么它总不听我的建议”、“为什么它总是对那些光明正大简单直接的建议视而不见”等等。

    因为第三方的视角只是看到的大树的枝叶而无看到地下的根系,即便看到了根系,也看不到无形的空气和阳光。

    一个人富有之后还是很吝啬,到底是有钱还是没钱?最近听了一个消息,某位老人家过世,律师宣布子女们可以继承他九位数的存款,所有人都惊呆,包括他的子女——他们猜测老人家或许有一些存款,但没想到不是同一个数量级——因为日常生活中这位老人家确实是节俭又“吝啬”(或许是“抠门”??)——喝早茶能花10块钱绝不花20块。

    说回,如果我们看到他人或自身上某些缺点,这只是第一步。

    找到改善的方向,这是第二步。

    但事情通常就会停在这里——“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一个人展现出来的品性、思维方式并非是机器、乐高一样由模块组成。或者更进一步说,人是血肉动物,而非金属零件;我们的构成方式是“生长”而非“组装”。

    也就是说这些“品性”是嵌套、生长于我们的身躯、我们的整个人格之上,不是那么轻易地能一刀切除。比如说,父母会直到健康出现明显问题才去安排治疗,如果是小痛小痒就医这件事也不太放上心(比如手指腱鞘炎导致无法正常屈伸)。如果按照一个理疗思路,应该是专门停下来花2-3周全面做恢复。但实际上却无法可行。

    我猜测这是上一辈人受苏联生产模式思维影响下的延伸物:一切都可以被规划,一切都可以被秩序。如果遇到规划之外的事情,就假装看不到。没错,这种规划思维在制造业中是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人化身为机器、机械秩序的一个零部件,构成一个更加宏大的命题。

    但正如《国家的视角》中指出苏联式的极端现代主义之所以不可取,是因为构想与实际的严重脱离,比如赫鲁晓夫推广玉米。又或者是施展在《破茧》里面提到的封装式思维,把一个复杂的事情简单概括——把一大推杂物用纸箱装起来,使得外表很整洁。但是简单便于理解却无法替代复杂。

    这种思路被引用到精神世界更是寸步难行。因为人的精神好比流动的液体,是无法被粗暴地分类、分装的——大海无法切分,识海亦如是。

    我们的精神和思维出现情况,不是换一个就可以解决。这种解决思维正是模块化思维的产物。

    说回,当一个人确实想要改变自己的习惯或者习性,那它就要去挖掘后面的东西。

    比如说,是否有平替。平时吃麦记,今天吃啃鸡;两者品类接近。这样的替换成功率会大一些。

    比如说,是否留意到了生长环境。这个点当然是比较难的。我们看到一个植株长得不好,如果要通过换环境来解决当然是更花力气。毕竟上一个思维已经牢牢扎根在生命之中。

    每个人站在你面前,都是它过往人生里所有片段的积聚和呈现。也就是说它的这个想法不是无根无源的——它至少打通了一个路径、一个模式才走到你面前。你可以说它的模式效率低下、和社会匹配度很低,但不能否认它确实是“通关”了。

    这时候就产生两个方向上的用力选择。一种是回顾过往,比如弗洛伊德或者电影《盗梦空间》,从过往的时间里修改。个人觉得比较难。但是如果说从现在开始种树,花的力气也不小,甚至说对当下境况无益。这有点像庄子给东海水官挖渠。

    不过,念头既是最顽固亦是最灵活的东西,解决之道就在其中。境由心生,心由境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模块化思维的弊端和演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cd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