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节课后,原本的课后服务时间,是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因为负责篮球和足球教学的老师要发新书,临时取消了这两个小组的活动,其他小组照常进行。在第二节课下课前,我已经给学生解释原委。班里两名男同学,因无法打篮球,下课后,伤心的在楼道里哭了起来。声音很大,哭声中带着不甘与怨气。我闻声而来,再次解释,回到了班里,在位置上,趴着,继续哭。
因为想去而去不成,伤心的大哭,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是多么爱篮球,爱运动啊。其他几名同学没有选择哭,也没有过激行为,大概没有对周三兴趣小组的过多期待吧。
我安慰了他们,还让班里的同学们一起陪他俩伤心了一分钟,假装哭了半分钟。不少同学,哭着哭着就笑了,毕竟是假装哭。心情的转变需要时间,需要关心,更需要方法。虽然这个陪着他俩一起哭的方法,并不是那么妥当,可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没有让他俩的不满情绪弥漫开来,而且慢慢消散。一再安慰,一再解释,慢慢地,他俩不再委屈的抽噎,心情最终平复了下来,其中一个还有些肚子疼,感觉冷。做作业,转移注意力,慢慢就把这件事忘了,翻篇儿了。
多一些对学生心理上、情绪上的关注和调节,多一些对特长的重视和培养,多开展一些班级活动,让同学们发挥特长,提供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多一些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好对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