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萧红~品读

作者: 雪荧 | 来源:发表于2019-07-31 00:00 被阅读0次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爷爷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你老人家必要高寿,你老是金胡子了’。”

这段文字优美亲切,总能轻易扣动我的心弦,平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被一个“变”字,变幻的灵动异常,不论颜色还是形态,充满想象,瑰丽无比,令人耳目一新,又深情叙述生活。文章来自“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她幼年丧母,父爱无望,唯有祖父对她温和抚育。在哈尔滨读中学时,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和文学。在1930年与封建家庭决裂后,走上了颠沛流离的求生之路,就如她对老友张梅林感慨:“我总是一个人走路---------我好像命定要一个人走路似的-------” 1933年她走上了文学之路,1942年病逝于香港。

萧红写了诸多著作《生死场》、《呼兰河传》《孤独的生活》、《砂粒》、《商市街》、《回忆鲁迅先生》等,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文字淳朴灵性,以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农民悲苦生活为主题。用生与死的挣扎,深邃折射北方人民对生的希望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摘录几段作品,共勉!

河水是寂静如常的,小风把河水皱着极细的波浪。月光在河水边上,并不像在在海水上边闪着一片一片的金光,而是月亮落到河底里去了。似乎那渔船上的人,伸手可以把月亮拿到船上来似的。

(节选自《呼兰河传》第二章)

这篇文章记叙了七月十五鬼节之际,呼兰河畔和尚、道士做道场放河灯,人们倾城而出观河灯的场景,再现了呼兰河城独特的民俗化。文章语言描写立体生动。

娘在有月的夜里,和旷野上的老树一般,一张叶子也没有,娘的灵魂里一颗眼泪也没有,娘没有灵魂!

爹爹切西瓜,小六拾着从他们嘴上留下来的瓜子。后来爹爹又提着篮子卖油条,包子。娘在墙根砍着树枝,小六到后山去拾落叶。

白月夜夜照在人间,安息了!人人都安息了!可是太阳一出来时,小六家又得搬家。刚下哪里去呢?说不定娘要跳海,又要把小六先推下海去。

                              (节选自《小六》)

这篇小说充满了忧伤,全文以搬家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底层贫苦家庭的挣扎与不幸。展现了萧红对当时地层人民苦难的思索与关注,悲情而现实。

萧红的文字里总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正如有人说你的文字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优雅的气质。时代动荡,情路坎坷,命运多舛,让她饱受苦难,又成就了她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情感,至今捧起,依然震撼、真实、令人颤动。

相关文章

  • 悲情萧红~品读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

  • 悲情萧红

    前几天正在品读萧红先生的《生死场》,里面作者描述了一些女人在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的故事。出于...

  • 她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萧红,一个才华与悲情并存的女子。 谈到萧红,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想到那些发生在她身上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就连萧红自己...

  • 读《呼兰河传》

    秋日午后,斜躺在阳台沙发,沐浴着两点的暖阳,品读《萧红文萃》一书,走进萧红生长之地一一呼兰河,共享萧红在这里的喜怒...

  • 悲情萧红(文\赵艳)

    一辆共享单车倒在路边,来来往往的行人,有的绕着走,有的人踢了一脚后又骂咧咧地走开了,却没有人去扶起来!我和孩...

  • 悲情萧红【文/赵艳】

    一辆共享单车倒在路边,来来往往的行人,有的绕着走,有的人踢了一脚后又骂咧咧地走开了,却没有人去扶起来!我和孩...

  • 悲情萧红的深情文字

    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昨晚看完电影《黄金时代》深深地被这个东北才女所打动,一个人的悲苦竟然如此凄凉。一辈子...

  • 7.30《祖父的园子》

    一、导入新课,初识萧红 1.品读《火烧云》课文片段,感受萧红细腻的笔触,简约而生动的文字,绚丽多姿的景象,导入新课...

  • 走近萧红——惊世才华,悲情女子

    偶然,找到一部讲述萧红经历的传记电影。 果断播放,很快被深深吸引。 熟悉她那部很有名的《呼兰河传》,但也仅是翻阅,...

  • 萧红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最悲情的人物,享年仅三十一岁。对于爱情,萧军说过,爱便爱,不爱便舍弃,萧红是做不到的。正如萧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悲情萧红~品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da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