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

作者: 寒暄寒 | 来源:发表于2022-05-12 20:47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今天一大早,爱人就跟我分享学习家庭教育的体会。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居家静默,她热衷于在网上看一些教育大咖的直播。今天看的是孙云晓老师的直播课,她跟我分享最大的体会是:生活即教育。

    其实这句话陶行知很早就说过,也是他的教育理念之一。杜威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那就是教育即生活。这两句话看似说的是一件事情,其实侧重点略有不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侧重点说的是教育社会化、生活化。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侧重点则说的是学校的教育。

    因为一段时期以来,教育的功利化让更多的人把教育仅仅局限在学校教育这样一个狭隘的概念里,同时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育效果的唯一标准,造成社会上一部分人唯学历、唯分数倾向特别突出。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的其实是关于成长的教育。其实人的成长才是教育的本质。

    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一直在学习,在成长。只不过这种学习和成长是本能的、自发的,通过模仿建立的。只不过后来才有人为的干预引导,被称之为胎教或者早教。

    所有的这些教育,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生活中的教育,也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

    当然,这种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并不是没有要求和标准的。它也有好的教育和坏的教育之分。好的生活即为好的教育,那么坏的生活自然是坏的教育。所以古代有择邻而居、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对生活环境的选择。

    同时,弟子规中的一些语句,也告诉我们生活处处是教育。作为家长要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造好的生活环境,并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孩子非常调皮,你刚买回来了一只手表,孩子却偷偷地把手表给拆坏了,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绝大多数家长都是大发雷霆,对孩子一顿痛批。

    陶行知也遇到过一件类似的事——但他是这样做的:

    有一次,陶行知去朋友家玩,见到朋友家的孩子正蹲在院中的一棵大树下看蚂蚁搬家,孩子的母亲见到后,抬手就要打孩子。陶行知制止了朋友,然后一问才得知,原来孩子好奇手表里的“滴答声”是怎么发出来的,所以就把家里刚买的手表给拆了,刚被母亲骂了一顿,又差点被揍。

    于是,陶行知,拿着那只被拆坏了的手表,抱着孩子,来到了修表店里。

    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一元六角修理费。要知道,当时这个价钱可以说是价格不菲。陶行知没有还价,只是说:“多少钱依你,但我提一个条件,就是必须让孩子看你修,也好让他长长见识。”师傅同意了。陶行知和孩子站在旁边,兴趣盎然地看师傅修表。看他怎样拆开,如何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如何装配起来。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多小时。等表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重新发出清晰的“嘀嗒”声。孩子高兴地欢叫了起来:“响了,响了,表修好了!”陶行知临走的时候,又花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供他拆装。孩子连声道谢:“谢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

    在这个故事中,陶行知并没有和孩子的母亲一样,直接批评孩子。相反,他却处处表达对孩子的关爱、赞扬和鼓励。他还带着孩子去修表店,让孩子参与到手表修复工作中,在临走时,他给孩子买旧钟,让他回去拆装。在陶行知看来,孩子之所以要拆了手表,是因为他强烈的好奇心。这种行为有错吗?应该被批评吗?

    陶行知曾说过这样意味深长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所以,他认为,我们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直接责骂、惩罚孩子,而应该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慢慢引导孩子,开发他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正义感,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发掘自己的独特优势、特有天赋。

    如此看来,无论怎样的教育都需要有一位懂得正确方式的人。不然,再好的生活,对孩子来说都是痛苦的体验,当然也不会有好的教育了。

    生活即教育告诉我们:教育无处不在,教育要在生活中进行,孩子也应该在生活中接受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即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es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