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文章,首发于个人公众号“锁蛮有话说”,文责自负。)
在我有限的阅读中,感觉鲁迅先生的眼睛最毒。不毒的话,他怎么能从几千年历史的文字中看出“吃人”两个字?
他这么说了还不算,还创造了一个世界文学作品画廊中一个著名的人物形象——阿Q。
阿Q有一句话:“我们先期——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鲁迅先生可能在气头只看见了“吃人”二字,因为从1840年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挨打以后,到鲁迅写作《狂人日记》将近百年历史中,连那些弹丸小国都来割地赔款,不要说鲁迅生气,连在乡下读书的我都很生气:历史课本上背不完的各种条约名称,背一次,屈辱一次!这个时候突然有人跳出来说中国文化领先世界,先生能不生气吗?
其实,在我看来,“吃人”之外,还有“骗人”。比如《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就是汉高祖刘邦是龙。刘邦难道是龙吗?司马迁有没有骗人?
说点儿正能量的话,“骗人”之外,还有“爱人”。比如百姓在屈原投江的地方扔粽子,比如被贬的苏东坡一路上都受到一些地方官员和百姓的爱戴,这样的例子很多,再说就有卖弄的嫌疑了。
今天看来,鲁迅先生这话有点重,为什么重?大抵是“爱之深,恨之切”吧!我想到了一个成语叫“壮士断腕”,有时候说点狠话还是有作用的。
再说说阿Q到底有没有死?
我认为没有。只不过他改头换面了,阿Q穿了西装,打了领带,皮鞋锃亮。人家阿Q阔了,有钱了。即便是恋爱失败,遭人痛打的时代,他也宣布:“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这可是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的原话。在那样一个被列强瓜分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时代,还有人说“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这种屁话!今天,西装革履的阿Q更有资格飘飘然到处飞了。
当然,今天的阿Q可不是当年的愣头青了,他不但会说“NO”,还在说话中夹杂一些英文单词,学识很渊博的样子,也学会了含蓄。报告会,讲座,论坛,学生在听,企业家也在听,还是政府官员的座上嘉宾,大家都希望阿Q在自己的辖区去投资。从黄口小儿到耄耋老者,能玩手机的都在刷他的短视频,都想从阿Q的发家史中汲取某种力量,都想从他的言辞中搜寻几个金句,以便流芳百世。
这话我不是信口雌黄,比如有人炫耀互联网的二进位起源于《周易》;比如《孙子兵法》是西点军校的课本,比如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比如西方终将衰落,如此等等。新一代的阿Q果然比老一代厉害!
人家为什么学我们的经典?鲁迅先生也告诉我们了,叫做《拿来主义》,不过,当年先生告诉人们,我们要向西方学习:“送去之后,还要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话也被西方人注意到了,他们也在文化输出之后,懂得在中国拿走一点什么,除了资源以外,人家拿走一些我们文化中的精华,为什么要拿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招老外也学会了,用我们的方法再来对付我们不也很正常嘛。
所以,只能说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吧。鲁迅先生的时代,最缺的是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和科学),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是被人卡脖子,我们到底有没有把赛先生请进来?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阿Q死了那么多年了,为什么阴魂不散,你啥意思啊?
最后,推荐一下鲁迅先生的作品,我觉得有了一定文化积淀的读者朋友可以看看,也许从此以后,就会冷静地面对各路专家,不至于被那些莫名其妙的金句忽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