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麽時候開始,江門這個小城市也出現了不少的吃齋的飯館。我曾與家人去過其中的一兩家吃過。但見菜單上面有寫什麽“齋滷味”、“齋燒雞”之類的,我就覺得這些“齋”字最好還是用“素”字代替比較妥當,雖然,上面所說的“齋”其實都是用麵筋或豆皮做成,沒有沾一丁點的肉腥。問題就在於“滷味”與“燒雞”上。談到“滷味”、“燒雞”立刻讓人聯想到肉腥。所以,離開這些飯館後,我就與家人説,以後不必再來這裡吃了,因為在這吃“齋口不齋心”。
本以為自己的“齋口不齋心”已經是很不錯的了,沒想到在看南懷瑾先生的《莊子諵譁》一書的時候發現,人家講的“心齋”遠比我説的“齋心”要高許多。所謂“心齋”就是虛心,清空內心種種念,達致空靈。那算是追求形而上的道的方法,而我的還停留在形而下中打轉,相形見絀!
君意如何?
(這也是舊作,數年前,發在網易博客內。當時標題為《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