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简单食材,制作最最美味的菜肴,或许是我们最美好的追求。
前几日在新塘吃了一碗梅州腌面,从此迷上了这道客家人的美味。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一碗蒜香浓郁的梅州腌面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猪杂汤,实实在在地暖心,暖胃。
难怪善于漂泊的客家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吃一碗正宗的梅州腌面,原来每一碗腌面里边都寄托着对故乡浓浓的思念。
据说,传统的客家人把这种猪杂汤叫做三及第汤,从名字上就知道一定与“高考”有关。
我查了一下资料,果不其然。
旧时科举殿试的头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被梅州人合称为三及第。
但是,我始终没搞清楚猪肝、瘦肉和猪肠粉到底哪个是状元,也没弄明白三及第汤里为什么非要用枸杞叶,而不是生菜、白菜、菠菜、紫苏、薄荷叶、红薯叶或者其他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我想,梅州腌面之所以用“腌”,而不用”拌”,肯定有它的道理,并不像现代人所说的“如同或者就是”那么简单。
至少在制作工艺上,腌和拌所要求的时间就有很大的差别。
其实,也不用那么较真儿,尤其对于美食,吃就完了。
这几天,我一直在尝试制作各种不同的“腌面”,葱油的,蒜香的,或者葱油蒜香的;酱油的,鱼露的,或者酱油鱼露的;干面的,湿面的,甚至方便面的。
总之,只要家中有的,而且自认为合理的调味料基本上都试了一遍,依然没有找到资料里所描述的那种正宗的口感和味道。
由于使用不同的原料,成品的滋味当然也各具特色,但并没有相差太远。颜色肯定符合要求,只是人们所说的那种润滑的口感始终没有做出来。
或许他们所说的“滑”与我认为的“滑”不是一个概念吧。
经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用猪油炒制蒜蓉比用豆油,花生油或者菜籽油更加香味浓郁;
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丁比瘦肉丁更加润滑爽口;
香葱碎不仅可以解腻增香,还可以改善成品的整体观感。
热面比凉面更能吸收料汁里的味道,而且,用圆形面比扁形面口感更好。
梅州人的尚学精神是有目共睹的。
或许是为了生计而四处漂泊的客家人更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也或许真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旧时的梅州“无植产”,所以,他们只能以“舌耕”谋生,“虽穷困至老,不肯辍业”。
以此足见客家人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
怪不得旧时的中原大地人才不济,原来社会精英都跑到梅州去了。
约吗,让我们一起去梅州,山好、水好、人好、客家菜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