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后来的我是最好的我,可是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怎么奔跑也跨不过的青春,只好伸出手道别”
——《最好的我们》
有人说:相见恨早的概率,远大于相见恨晚。
对这句话,我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就像现在回头翻看当年的相册,你一定也会感慨当初的自己怎么那么土气——回想当年遇到的那个,每次哪怕只是从身旁经过都会心跳加速的人。
懊恼当初的自己怎么就那么不懂体贴、那么幼稚,总是因为一点儿小事跟那个人任性撒泼耍小性子,太放肆的对那个人提些过分的要求…
所以,最后才失去了那个人。
还记得,那时候的自己哭得像个丢了心爱玩具的孩子。
如果是现在的自己,再遇到当初的彼此,他一定不会舍得离开你,就不会那样遗憾的结局了吧。
在不懂爱的年纪相遇,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我也不知道,但至少结局很少有成为喜剧的——
爱情就是个很娇气的东西,它经不起太多的你死我活和无理取闹,也经不起任何的伪装,刻意讨好和忍辱负重。
那时候的我们都太年轻了,张狂不羁。可以口口声声说爱,却不明白什么是爱,有太多因素可以轻易拆散当初那个年少轻狂的彼此了。
突然想起塞林格的那句话:爱是想要触碰却又收回手。
也许,那时候我们可以克制一下,在还小的时候结下缘分就好,不急着在一起,在各自的生活里成长,等到有一天可以带着打磨后的自己彼此欣赏,不会再为今天谁洗碗这种小事争吵,不会再用话语伤害最爱的人。
那时候再在一起,一切都会不一样?
10月4号那天,新世相发了一篇陈冠希的专访。
其实这几年,陈冠希这碗因为08年那件事而变冷的饭,陆陆续续的被拿出来翻炒好几次了,多少让人有些唏嘘。
但这次有些不一样,从访谈里,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他的改变——
关于自己,他学会了用更温和的方式看待世界,对自己妥协:
“如果你问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是什么,我会回答,是2008年出事的那一刻。这不是一份诅咒,而是一份恩赐。我百分之一千确定,因为我看清了很多事情,我真正地从这件事中找到了自己”
他庆幸自己那时用尽了所有疯狂,才不会在37岁的时候依然那么疯狂——
“那样我就完蛋了,疯子的日子已经过了,现在我想要稳定下来。”
大概也是这种转变,才让他在爱情里,变得不再玩世不恭,这才找到了那个可以也愿意相伴一生的秦舒培:
“真爱的成分,就是我跟秦舒培吧”
“以前我跟一个人在一起,觉得这个好像比较好,那个人很美,真正想追求什么?不知道。”
“以前每一个跟我在一起的人,我不知道她们跟我在一起,是因为我是陈冠希还是什么…我小时候很喜欢北极熊,我生日的时候,她就订了机票带我去北极熊…最有趣的地方是,我一首歌,我一部电影她都不知道,我给她看我的电影她会睡着(大笑,模仿秦舒培打呼噜)”
“跟她在一起时我什么都没想,只想怎么让她开心,下星期看什么电影,下个月去哪里旅行”
…
关于家庭,他变成了一个很有责任感的好爸爸:
提到女儿,他会笑得很温柔,连女儿拉屎很臭,晚上会哭会闹,都觉得是个很新鲜很巧妙很甜蜜的事情;
以前的那个被称之为“家”的地方,不完整也不安定,但现在的他,两周飞三四个国家,十来个城市,也依然记挂着,星期三要带女儿看医生,孩子六个月大了,要打疫苗;
以前回乡证找不到,不知道去哪里找,现在,“原来是在舒培的钱包里”…
村上春树说: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对于陈冠希来说,那个瞬间,大概就是2008年的那次事件吧。
万幸,陈冠希的这个老,代表的不是糊涂,不是皱纹,而是跌宕之后的妥协和从容吧。
为什么我们都曾深爱过几个人,也上过几次床,却没有一次能走到最后?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
在某一个时刻,我们遇到了那个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人,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一段亲密关系,却常常忽略了,那个时候的自己,其实并没有准备好,并没有想清楚自己是谁,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不清楚自己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就如当年的陈冠希。
《下一站幸福》里说:
有些人的人生,是直达车 。
有些人却是慢车,中间总要经过许多站,经历许多人。
有人总是下错站,坐过头,不是错失了窗外风景,就是错过了身旁的人…
没有人知道,能陪自己坐到终点站的人,究竟会是谁。
是啊,没发生的事,谁也说不清楚,但我希望:
所有明明相爱却遗憾错过的人,都能有一个像《最好的我们》里的结局一样的团圆收尾——
虽然他们错过了九年,可最后都变成了最好的自己,重新遇见,让这段爱情最终修成正果。
毕竟,地球是圆的,兜兜转转之后,对的人总还能遇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