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札记·侦探小说的魅力

札记·侦探小说的魅力

作者: 寒冬夜行人2018 | 来源:发表于2018-12-03 19:28 被阅读0次
    札记·侦探小说的魅力

    阅读侦探小说的过程中,读者面临两个谜,一个是人物之谜,死亡之谜或谋杀之谜(情节上的遮蔽:有果无因,凶手之谜),一个是侦探之谜,他的不连贯的话语和动作(叙述上的遮蔽:侦探内心世界的阙如)。

    侦探小说的故事可以表述为两句话:某人犯罪,后来,侦探证明某人犯罪。实际上,侦探证明某人犯罪已经包含了某人犯罪。因此,整个侦探故事都可以看作是以侦探为主体,以真相为客体的运动。犯罪的事实必然出现两次,一次是之前发生的事实,一次是这个事实被讲述逐渐地呈现。然而,侦探破案的故事也需要讲述,于是,侦探小说就是叙述者讲述侦探破解并讲述犯罪事实。

    与之相关。侦探小说又具有强烈的时空凝聚的特征。谋杀的时空是整个文本时空的核心,只有当真相大白时,我们才真的占据一个超谋杀时空的位置,也就是侦探讲述真相时占据的位置。因此,从时空运动上讲,侦探小说又可以看作是对一个能够提供真理性认识的“外位”的占据。对于外部的,透视位置的占据本身就是探寻“真理”这一认识性行为的应有之义。

    谋杀是一枚炸弹,它把现场变得支离破碎,这个本来是统一的整体因为一块拼图的缺失而变成一盘散沙。侦破的过程就是通过拼图来还原现场的过程。现场是有多个人物的生活交织而成,于是,每一个碎片都指向一个人,当其在碎片状态时,我们只能从这个碎片向外延伸以探寻每一个涉案人员的生活,但是,这种探寻只是为了确定碎片的位置,即它在现场拼图中的位置,它与那块缺失的板块的关系,即它的“结构意义”,而这个缺失的板块必须通过种种关系才被推测出来。

    这又类似于句子填空。通过对“杀”的具体方式的确定来确定杀人者。这个具体方式包括动机和痕迹两个部分。线索的集合就是动机与痕迹(包括时间标记)的集合。线索指向嫌疑人,嫌疑人是占据主语位置的纵替换轴。一切线索在其未确定意义之前都是能指,都是符号,它们最终要结合成表达的整体,一个围绕着“某人杀人”而形成的话语群。

    侦探所用的推理方法与我们的方法是相同的。只是侦探善于使用不完全推理,即通过抓关键线索,跳跃性地形成认识。就像作算术题,侦探用的是最简便的算法,而我们是按照一般算法来做的。因此,叙述往往用“排除法”来引导读者,但是,这样做是有限的,在一个个排除之后,最终的答案一定是会出现的。但是,在这时,谜题往往会由案件向侦探的行为之谜转移,于是,侦探最终的讲述往往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他的行为之谜(他是如何破案的);二是犯罪的秘密。因此,在侦探小说中包含着“读者欲望”的转移,从犯罪之谜转向侦探之谜,从侦探之谜的解决再迂回到犯罪之谜的解决。这就是形式主义所说的“复杂化”“奇异化”过程,即在一种欲望的解决中加入另一种欲望的解决,从而是原来的欲望获得双重满足。

    侦探的行为和话语自成一套“谜题”,其实,只要他说话或行动,其中就有两重涵义。如果凶手就在侦探旁边,那么他的行为也同样具有两重涵义。因此,侦探的行为与凶手的行为具有相同的“二重性”结构,而且这两种二重性是交织在一起的:凶手要让侦探“不知道”人是自己杀的,侦探要让凶手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了所有的事实——作者要让读者对这一切都不知道。范·达因的公式——

    作者:读者=凶手:侦探

    是错的。

    托多罗夫的《侦探小说类型学》是侦探小说句法研究的典范。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讲,侦破的故事只是犯罪故事的呈现方式,它与前一个故事的关系是素材-演绎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是同一个故事的两个方面,两种呈现方式。形式主义者说,文学要让人感知事物,感知的是事物的“制作过程”。但是这个制作过程作为讲述则充满了“不可靠叙述”的痕迹。侦探小说的秘密是要尽力掩饰自己的叙述的“不可靠性”,因此,侦探小说的风格天然地需要“简洁、直接、清楚”。但是,如托多罗夫所说,“第二个故事旨在解释这个故事本身如何能够发生、这部书稿是如何写的。”因此,侦探小说的叙述天然地包含了“元叙述”,即对自身叙述行为的叙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札记·侦探小说的魅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su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