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在这个鸡汤干货满天飞的时代,我每每一提笔就想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而这种分享可能并不会被广泛接受,因为中国人普遍羞于谈论家庭问题尤其是父母问题,出于道德或是自尊,即使真正有问题也很难去面对,更何提分析与觉察了。
只是希望给那些有相似成长经历的人说一声:“也许我们从小得到的并非正常的爱,而是充满扭曲和诟病的,知道这点你就会轻松一点,在这个世上并非孤立无援,我敢于分享出来,也希望你们能。面对自己,寻找出路。”
母亲不是一般的人,她是谁,我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这种感觉,在我成年后读到的一篇《你是被边缘性人格的父母养大的吗?》文章中才找到答案。
数十年来的混乱和痛苦在一瞬间找到了答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6752/dd23ed1011dba23c.jpg)
是的,那些说什么“30岁后别再纠结原生家庭”、“每个家庭都存在问题,你需要的是成长”这种鸡汤,说真的,我不屑一看。
没有得过重病的人,却说能体会临危病人的感受,这种完全没有同理心的立场,完全无济于事。
如果一切的问题都能被那些所谓“正能量”轻易去除,那这个世界上就不需要医生,没有战争、饥饿,贫穷与匮乏。
自以为得到了一点光就是神,能拯救全宇宙,实则远远不知自己的弱小和浅薄。
(当然了,这有可能说我自己)
每每想到这些,文笔会不自觉充斥着情绪,可能本身充满了太多批判,对外界的批判,和对自我的批判。
这种批判属性,后经特意觉察,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原生家庭母胎赐予。
母亲是个外表随和,用她的话说人缘很好,平平淡淡,老老实实。
在家里却无处不在地充满批判与否定,似乎在力求毁灭别人的精神与意志。在花费了数年为满足她内心需求的努力无果后,我决定放弃。
她是个母亲,但绝不是个好母亲,非常坦诚的她在正常时会温柔地告诉我,其实自己并不想生什么孩子,只因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如果能用今天的自由社会让她再选一次,她绝不会生,并且没有开玩笑。
对于什么是好,她似乎有着多重标准,永远让人猜不透。
任何形式的沟通和建议对她来说都是危险,会让她深深受伤,封闭、冷漠、甚至会用极端行为来威胁。
所以,对于真正的“母爱”,我不奢求。只希望能尽快独立,去一个新地方疗愈自己。
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用有同样父母孩子的表达可能会更明白:
“我一直以为我是疯了”;
“我就知道有什么不对,但我没办法确切指出来到底是什么不对”;
“我只知道这种生活,我还以为这就是正常的”;
“小时候,我们如履薄冰,但我不知道其他孩子的生活并不是这样”。
很多人在第一次读到关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文字描述后作出了这样的反应。
边缘人格患者的表现各式各样,且缺乏一致性和协调性,有时候,他们显得完全正常、理性,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容许身边人自己探索感知现实。同样地,当他们表现“出格”或极度愤怒的时候,这种爆发会极其的强烈,以至于爱他们的人会强烈地怀疑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引发了这剧烈的情绪爆发。知道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得到一个解释,真让人如实重负!
由于缺乏强烈的自我认识,边缘人格患者通常会既害怕被抛弃,又害怕被吞噬。
许多成年子女都表示,自己成长在一种令人迷惑而又不可预知的氛围中。他们不知道要期盼什么——他们是会被称赞还是会被责备,被拥抱还是被推开,被溺爱还是被忽视。有些人不得不不断地思考,自己究竟要怎样做才能够获得父母的认可。
有时候,父母会表现得很“清醒”,成年子女们回忆说,在那段时间里,父母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会表现得比较正常,不会表现出精神游离、否认事实或者过度防卫的症状。在那段时间里,父母可能会鼓励子女发展自我,但不久之后,他们就又会对此表现出极端的愤怒,他们的不满也可能会以更微妙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暗中破坏或无故表现冷漠。
边缘人格父母常常会在表现冷漠残酷时仍然认为自己充满爱心和关怀;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完美的父母、完美的丈夫主妇;他们很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实际行为如何影响了周围的人,也不知道这种扭曲给自己的子女造成了多大的混乱和疑惑。
“做了,受责备;不做,也受责备。”永远不知道她到底要什么,好像一个宇宙永远填补不了他内心的空虚。
转身想逃离时,却发现自己已满是残缺,竟然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今天先写到这里,因为不知道大家的反馈,如果不喜欢可以删除,但初衷只是给那些有相似经历的伙伴一个觉察的机会。
感谢各位阅读,想听听你们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