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间,读了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书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深有感触!这本书大多数的事例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在小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它是独立的生命体,而我们非要按照自己的要求让孩子成长,那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是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让我们学会放手吧,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成长。或许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会犯错,但是谁不曾年幼?谁不曾犯错!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无休止地指责孩子,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在我们指责孩子某些错误行为或者习惯之前,应该反省自身。孩子就是小树,他会长出许多的树杈,只有修修剪剪才能茁壮成长。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允许孩子犯错,让错误成为孩子成长的阶梯,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懂的让孩子犯错误的家长、老师才是跟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老师。所以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孩子更需要耐心和细心,希望我们一直在路上,不断学习,不断向前。 我觉得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给孩子过多的约束。往往以爱为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没有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自由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从张一得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当孩子被压迫的无法呼吸的时候,他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反击,而结果往往是我们父母无法承受的悲剧。最美的馈赠是自由。我们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时间,有利于孩子学会自主地安排事情,提高生活的独立决断力。给孩子更多自由支配的空间,会使孩子更加快乐,学会独立思考,这些都可以为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父母应该做出良好的表率、赋予孩子最大的信任、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给孩子的财富,也是孩子生命中得到的最美馈赠。所以相信孩子吧,让他自由飞翔! 现在,随着竞争越来越激励,大部分孩子都有上寄宿学校的经历。因为,需要完成学业的时间跨度长,小学、初中、高中这些学校,很难恰巧离家很近,所以上寄宿学校就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孩子吃、住、学习都要校内,大大节省了往返学校的时间,有更多时间学习。“打死也不让孩子寄宿学校”白岩松谈寄宿学校的危害,引人深思。他在做客一档访谈节目的时候,谈到关于寄宿制的话题,他表示打死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住宿学校。至于原因,他解释的大概意思是,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寄宿学校拉开了父母和孩子的距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寄宿制学校的设立,初衷是好的,也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解决双职工无人接送孩子的难题,还有方便孩子的学习等等,总之目的是好的。但是,像白岩松这样的知名人物,都公开表示对寄宿抵触的态度。那么我们普通人,还应不应该把孩子送进寄宿学校呢?所以,关于要不要送孩子去寄宿学校,有一段时间,网上有很多人在讨论。最后,大家也都承认,寄宿学校对孩子是有伤害的。孩子上寄宿学校,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只不过换了一个吃饭睡觉的地方,和家里人见面的时间少了。从小长在家长身边的孩子,一时间可能适应不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肯定会慢慢习惯的。请记住:要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父母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和自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一个月的时间,书中传达的的教育理念,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书中的落脚点在家庭教育上,书中列举出很多案例,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论证,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却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尹老师在书中提出“求完美是最不完美的做法” 这个观点,一开始看到这个我还不太认同,“求完美” 不好吗?在书中,尹老师说道:“教育的目标是要尽可能让一个孩子优秀,但教育最要提防的是完美心理”,“渔夫老婆”现象同样会发生在我们家长身上。“求完美” 主要关心自己要培养怎样一个人,不断以成年人的要求改造孩子,较少关心或根本不关心孩子作为自然人的天性和需求。是啊,这就是我们经常忽视的地方。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与自省的过程,获得了很多的启迪。我们应该遵循孩子的心理特点,站在孩子健康成长与发展的角度进行深思与改进。作为家长、教师必须懂得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用适合儿童心理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妈妈与教师的双重身份,让我与教育永远相伴,感觉自己任重而道远。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爱是一门艺术,让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