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那里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儿童学习知识是为了储备,而不是为了运用到掌握新知识上去。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也认为谁能最快记住知识,就是有能力的学生,导致的后果就是学习会背知识,而不会运用,觉得学习的过程无趣,急于摆脱学习知识。回想我的学习生涯,好像也是这样,语文课忙于抄段落大意,数学课忙于背公式,更别提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一节课从开始背到结束。那么教师到底要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一现象呢?
首先改变对知识这一概念的认识,知识—就意味着运用。只有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只有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的规律:掌握的知识越多,学习越容易。教师要努力做到,使知识既成为目的,也成为手段,要让知识活起来。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在低年级,从教育的最初起,知识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词语,儿童是通过词语来认识世界的,要让词语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使词语成为儿童掌握知识的工具,请把词语变成进行创造的最主要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在其他的建议中指出,每天教给儿童一两个词语,并使用这些词去给日出图画配文等。学会词还要运用。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字、认词兴趣不大,所以建议教师要去研读《说文解字》,把认词、认字的过程变成有趣的、易于理解的过程,那么学生就会更想去认字和认词。我听过一位老师把岛这个字解释为:小鸟飞累了,停在一个小山上休息,这个小山就被称为“岛”。这样的话,学生学习字词多有兴趣啊!
2.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是让学生自己思考,而不是背书。运用词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比如带领孩子们到秋天的田野,讲述植物怎样过冬,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儿童用词在进行创造,在思考,于是儿童体验到思考的乐趣和认识的享受。
可是仍然会出现对词采取冷漠、漠不关心的态度,比如老师讲述一个故事,儿童对此却爱听不听、无动于衷,这正是因为儿童只去记诵别人的思想,而没有用词去进行自己的创造,并把它表达出来。面对我国的大班额现象,学生如果被带去大自然中,可能出现安全问题,无法管控,我认为新教育中的暮省就是一种对此进行的创造和运用,尤其低年级使用更有效果。学生白天刚学习过一个新的词,晚上在暮省日记中描述一件有趣事情的时候就使用白天刚学过的词语,这是多么有趣的创造性的运用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