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觉得拼搏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没有真正拼搏过的人生,也无法体会那气势磅礴的幸福感。
01
去年有一段时间,毕业去向问题选择一线城市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一度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留在大城市的一派主打机遇论、拼搏论,主张回家乡的一派主打安定论、责任论。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几乎每一篇爆文都有强有力的支持自己论点的观点,且不论其中的逻辑和论点是否有漏洞,单从心理学来讲,或许结论并不是对半开。
计划是被实现之后才有价值感,才会让最初设定计划的人感觉到更多幸福。就像小时候上学,每一学期的目标都是希望期末取得好成绩,希望考进前几名,希望取得好成绩之后,能够拥有一个开开心心放肆玩耍的暑假。
你看,在孩提时代都明白的真理,到了成人的年龄反而开始回避和质疑。并不是说选择留在大城市就一定是正确的决定,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清醒地认识到一点,无论身在何处,拼搏才能让你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追求平淡,是一个历经铅华洗礼、动荡浩劫之后的人的感悟,而绝大多数人,是不够格谈论这些的。
02
年末岁首,很多人在朋友圈晒计划,把17年的计划改一改,降低一些要求,希望自己18年能实现。现实往往是计划制定的不够丰满,在轮回重复每一年都无法完成的计划之时,幸福感也在一点一点消磨殆尽。
每一年都一场赛跑,每一次赛跑都会拼出名次。如果你在小组赛成绩不理想,就应该想办法在第二轮扳回一局,而不是破罐子破摔,这样才有可能晋级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即使最后拿不到第一名,也会在决赛的赛场上和高手一较高低,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但假若从一开始就不断降低对自我的要求,生活很快就会让你出局。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说到底,现在的拼搏会映射着将来的模样,我们用尽全力去努力追逐的根本,是那些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