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更新/《寒窗二十年》(一)

作者: 林中雾荷 | 来源:发表于2021-02-19 19:04 被阅读0次

    【寒窗十年磨一剑,金榜题名登高巅。】

    自古以来,寒窗苦读都是“有识之士”极力推崇的必走之路。在中国的文化观念里,读书,成为有知识的人,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年少之路,只要物质条件基本允许,大多数的人似乎都会多多少少走过一些寒窗的读书路。

    在古代,走寒窗之路的,称之为读书人,他们寒窗苦读,既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也为了谋得一份好的前程,不论是仅限于功利心驱使,还是因为有理想而努力,都是受到人们赞许和推崇的。在现代,读书上学也是大多数家庭会让孩子走的道路。尤其是生长在新中国的环境下,教育更是被国家当作重中之重。所以,不管是70后,80后,90后,大家从孩童之时起,仿佛理所当然的道路就会去上学。不过以前当然是有很多贫困家庭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孩子没有办法上学。但是在我们大家的认知中,至少那些情况是少数。虽然我这里也没有准确或大概的统计数据,但是根据我们的大体感觉,认为大部分人是走过一段“读书路”的,应该如是的吧。

    在此认知的前提下,大家都经历过寒窗之路,但是每个人走的路的滋味也许又各不相同。再有一点,过去的读书人,大概是历经十载,寒窗苦读,然后考取功名,开启仕途。那时耗费在寒窗之路的时间,十年,就算长一些,平均来说,十几年?而在现代,每个人寒窗之路的时长就不一样了。从义务教育开始算起,(当然我这里讨论和阐述的仍然是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情况,如果个别的少数的例子,如辍学,无法接受完义务教育之类的就暂不做讨论了),小学和初中,加起来是9年。然后很多人会继续考取高中,当然也有很多人会去读中专等职业类院校,约为3年。这样加起来就已经超过10年了。

    接下来,很多人挤上了那座千军万马过的独木桥——高考。好似古代的科考,一朝提名,获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头上的光环和荣耀就开始闪现了。在我小的时候,“大学生”,还是一个优秀之人的代名词。似乎在所有人的认知里,从开始懂事起,就要上学,上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上大学,而且,要考好的大学,名牌大学。这些大体是上个世纪末,一直的大众观念。

    考上了大学,在中国,一般来说会进行4年的本科教育学习。那么,加上前面读书的年数,就已经是9+3+4=16年了。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及到了本世纪初,零几年的时候,大多数的学子们,走过了这16年的读书之路,基本上就暂时画上一个句号了。大学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开始了职场的道路。

    然而,就仿佛悄悄然地,不知道从那几年开始,另一阵新风向就吹了起来:本科大学不够用了,要读研究生啊。于是,寒窗之路,竟然十几年都结束不了。我是85后,走过了这个时代下,大多数人在年轻之时都在走的寒窗之路,80后90后的学子们,我们走的路很多人都具有类似性。那么,与我类似的寒窗学子们,到底在这条路上,走过了多少个年头。到底这条路上的每一帧风景是何样貌,每一口滋味,是酸是甜。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陆续更新/《寒窗二十年》(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oa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