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青草绿,梨花风起又清明,虽然我在祖国繁荣富强的大南方,心里又怀念起已故十几年的父亲,我是多么想回到故乡,为已故的父亲坟前祭拜一下。
父亲五岁时奶奶因病去世,留下父亲和二岁的叔叔,爷爷有一米八的大个子,他一生最大的优点是照顾大家庭,对至亲的人自认为得罪不了,所以不需要过多的关爱。
听父亲讲,他小时候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奶奶不在了,他和叔叔白天在一起玩,一到夜里都哭着要妈妈,叔叔一哭就向我爷爷告状,“我哥打我了……”爷爷就不问清红皂白的痛打父亲。
就这样过了好几年,父亲小学毕业了考上初中,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充许,爷爷为了大家庭着想,让小爷去上学,就狠下心来不让亲生儿子读书了,培养小爷上信阳师范,爸爸小学毕业就职于小队农田水利学校了。
59年二爷家没有粮食吃的饿死了,留下一双儿女,爷爷为了照顾二爷的后人,就和二奶合家了,他老人家对小叔和小姑非常痛爱,对父亲和我们一家人就顾不上了。
父亲凭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撑起了我们这个家,田地到户后,他更加努力干活,除了组里分的田地之外,父亲又四处开荒变成良田,在我们全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家是我组第一家盖起青砖瓦房,四十多年了,母亲仍然坚守在他们共同打造的家园上。
想起父亲他老人家这一生,确实很不容易,什么事全靠自己扛,没有人给帮他老人家一点忙。
记得小时候上爷爷家玩,见到奶奶我喊奶奶,因为我不是她亲孙子,所以奶奶对我也不太热情,爱理不理的,奶奶的孙子吃醋了,对我吼:“是我奶不是你奶,别喊奶!”
我厚着脸皮说:“打伙关着(共同)的奶。是你奶,也是我奶。”
上小学的一年,有一天放学,我看见奶奶以舅爷家走亲戚回来,手提着一个小布袋,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想奶奶一定带有好吃的,一路跟着到奶奶回到爷爷家,奶奶见我围着布袋望也不走,便从布袋摸出一个煎饺给我吃。
估计布袋里面肯定还会有,奶奶留给他亲孙子吃的。
不管怎么样,逢年过节爸妈都会把长辈至亲的人请到家里,尽其可能招待他们,自己一家人吃他们剩下的残羡剩饭了。
父亲对他们都那么好,从来没有想到能有一丝的回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