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带孩子在外面玩时碰上了两个场景,让我对亲子沟通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个场景是发生在观影厅,我刚带孩子在位置上坐好,就听见后排有个小男孩在哭闹。我回头看了一眼,小男孩坐在地上,妈妈拉也不起来,边哭边喊着什么。随着观影厅人越来越多,小男孩还是哭闹不止,夹杂着爸爸的声音“不准哭了”,“不准闹了”,“再哭我们就出去”。
另一个场景是发生在吃饭的地方,我带二宝吃中午饭,听见背后座位有个妈妈在责备孩子。起因是孩子因为不高兴独自一个人跑了,这件事让他妈妈很生气。从我开始吃饭到结束,责备的声音就没停,两人也没吃饭,用妈妈的话说就是什么时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什么时候再吃。
确实,孩子有时候的行为让家长会很恼火,包括我自己,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真的恨不得没生过这个孩子。但恼火归恼火,问题还需要解决,最好能一劳永逸,而不是治标不治本。
所谓治标不治本就是将每次的亲子冲突当做一场战争,不是我赢你就是我屈服于你,就看谁占优势,这样做只会让问题永远存在。
而一劳永逸就是看到自己,看到孩子,将每次的亲子冲突都当做是增进亲子关系的机会,关系到位,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