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学校里,还是职场上,我们应该经常能看到那些埋头苦干的人,而恰恰这种类型的人不是学习最好的,也不是工作最出色的。可按理说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不比任何人差,为什么回报率这么低呢?借着今天我要分享给大家的书《学习之道》,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角度解读:为什么要劳逸结合?

1.两种思维网络模式
思维网络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另一种是更加放松的休息状态。这两种思考状态基于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我们将其分别称为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它们对学习都非常重要。
在日常活动中,大脑会频繁地在两种模式之间不停切换。但是这两种模式,不可能同时出现,不过,对有些你并不太关注的事情,发散模式确实可以悄悄地在后台处理。
2.专注模式
专注模式是把精神集中于已在脑中形成紧密关联的事物上。启用专注模式,常常是因为已掌握的基础概念对于你而言既熟悉又轻松。但是这种模式很难形成新的想法,新的创新力,往往是在靠着过去的经验走老路子。
3.发散模式
发散模式是把精神发散到整个大脑中,无法用来专注解决某个特定问题,但它可以让你离成功更进一步,如果你正纠结于一个全新的概念,或是要解决一个陌生的问题,只有发散模式能助你一臂之力。
4.来自爱迪生的启示
爱迪生是最多产的发明家之一,名下拥有1000多项专利。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创造的步伐。爱迪生惊人创造力背后的秘密大概要部分归因于人们沉入睡梦中那种似醒非醒、神游物外的感觉。据说,爱迪生在遇到棘手难题时往往会先去小睡一会,而非废寝忘食地努力攻克。他会拿着球坐在躺椅上,在身旁的地方放个盘子,然后逐渐放松下来,任由大脑进入自由开阔的发散思维模式。而一旦爱迪生睡着,他手中的球就会滑落,小球落进盘子的响声将他惊醒。在这一瞬间,伟大的发明家就会抓住发散思维留下的碎片,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5.两种思维模式的切换方式
任何学科中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两种基础思维模式之间的相互切换。专注模式接收信息并进行处理,再将结果传给发散模式。除了某些琐碎的小问题或概念,大脑要理解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这种信息之间的往来传递。
常用的切换方式:
- 去健身房
- 参加运动
- 慢跑、散步或游泳
- 跳舞
- 开车兜风
- 绘画或者涂鸦
- 淋个浴
- 听音乐,尤其是纯音乐
- 用乐器演奏熟悉的歌曲
- 冥想或者祷告
- 睡觉(召唤发散模式的终极法宝!)
注意
进入下一次专注模式前,应该流出足够长的休息时间,让你的意识完全从手上的问题脱离出来。通常来说,几个小时就足够发散思维取得重要进展了。这里有一条经验之谈,学新概念时,别扔上一天才回头复习。
专注模式下的工作,就像在为砌墙提供砖块,而发散模式则是用泥浆把砖块逐渐结合在一起。保持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非常重要。
关于沟通
当你真正被难住的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同班同学、同龄人或者导师请教。让他们为你提供不同的视角,或是类比举例来解释概念。
思维导图总结如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