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散文想法
疫情前线:当勇敢被定义为“听话”

疫情前线:当勇敢被定义为“听话”

作者: shimmeywang | 来源:发表于2020-02-13 18:17 被阅读0次

    不能欺负听话的医护人员,一线全部换上党员医生。

    “没有讨价还价”。

    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

    昨天,华山医院张文宏的采访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了。他的确是一位特别优秀的医疗行业工作者,戴着口罩露出黑眼圈的他一下成了正能量“网红”,如果搜索一下张文宏的履历,你就会发现霸气的背后是底气。

    张文宏,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负责人,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首席研究员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兼职教授

    美国ROCHESTER大学微生物系兼职教授

    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

    曾分别在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学微生物系从事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工作。

    关于此篇文章的看法,首先我不是党员,其次我不是医务人员,最后我只是本着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说法,即使作为普通的人,也应该有清醒冷静的思考方式。我们不能被权威带着走,不能被大众10w+的舆论让我们丧失辨别能力

    我特意去翻了张教授的资料和多段采访视频,他接受采访时都是脱稿,讲话逻辑清晰不拖泥带水,用数据说话有理有据,不偏不倚且客观的回答记者问,张教授是个干实事的人。

    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朋友圈都是各种正能量的“请愿书”,届时彼时都是家国天下共命运第一批赴前线医务人员,对善良固有执念的我,会认为那不是“听话”的表现,而是心中勇敢与正义,之前分享过圈的一句话“中国从来都是被一群最勇敢的人守护着”

    我相信张教授讲这句话的时候,是希望在持久战中,大家不要有推诿之词,已经享有社会头衔的人应该率先的去做出样子,他也曾经接受采访说过:应该关心在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不能让他们像机器一样的工作。他奔赴前线,参与疫情作战,本身社会价值已经高于普通民众,崇高的素质职业道德体现。

    不过对此,我总是有自己的看法。

    社会发生慌乱之时,每个人无论身份,角色,年龄,区域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作用大小不应该用身份去衡量权重,过往所倡导的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是否也是无用论主义,每个人价值不应该被随便定义,我想这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会不分角色去做一些认为有意义的事始发点,无关乎一切,只关乎热爱与值得

    今天并不是在前方疫情告急之时,我这种无用之士在这里抠字眼,而是大多数人在日常中,被太多这样的话忽略掉本身自我价值,从而丧失积极性,因为你得有身份,有头衔,双保险干起事来特别的名正言顺,否则你就是待转正以及待定义的未知人士

    "听话"并不是一个褒义词,我们的教育是"有用的"我们五千年来未被断层的文化是有好处也是有弊端的,它教出了我们每个人遵纪守法,爱好和平,但可悲的也是所有人都说让我们努力学习,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可没有人教我们对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持有怀疑和自己的观点,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自己的看法呢?

    一方面是经验论,前辈们会觉得过去的经历有个很好的总结和经验让你去执行,可是大多数前辈自己都没有搞清楚真理是什么?

    另一方面,在我们成长的教育中,反对精神就像性教育一样缺失,我们总是喜欢顺从,别人才会抚着你的头说“乖”。

    并不是鼓励大家变成一个冥顽不灵的,固执己见的人,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盈,满腹欲望的时代,或许每个人都应该重新定义”听话“和”勇敢“的差异在那,一旦你表现的”听话“,别人就把你定义为”好欺负“,我们应该勇敢的自我定义”听话“。

    新时代的我们,“听话”并不意味着懦弱,不愿意承担责任和风险,或许那是我们的另一种勇敢,而我们的勇敢也不是鲁莽,应该是持科学观的态度去拥抱一切。

    人生,不该被定义!只要保持热情就皆有可能,你大可以立德,立言,抑或是立功,抛开一切固有化的模式,科技正在让我们变得无限大,我们追溯本源的去开启新时代,那里同样充满嘈杂,但也必定是进步文明的新景象

    #辞旧迎新,2020新年快乐,对抗疫情,众人有责,自持意见不代表不关心,只是想保持冷静的思考和成年人该有的判断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疫情前线:当勇敢被定义为“听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ul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