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本解读|《祖父的园子》儿童化语言赏析

文本解读|《祖父的园子》儿童化语言赏析

作者: 难得清明 | 来源:发表于2023-12-10 22:55 被阅读0次

语文建设杂志 2023-12-08 15:38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语言文字报 ,作者吴小爱

《祖父的园子》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节选自作家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叙述了年幼的“我”与祖父在花园里发生的趣事。作者以儿童视角叙述,融入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情感,并加入虚构和想象。这使得课文语言具有鲜明的儿童化色彩,散发出清新自然、质朴纯真的气息。本文试对其儿童化语言特色进行赏析。

选词的儿童化

色彩鲜明 明艳的色彩能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容易受到儿童的关注。儿童对色彩的敏锐感知体现在语言运用上,就是常用表示颜色的词来形容事物。

课文第一段就用了许多色彩词来描绘花园内的昆虫,如“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读者被缤纷的色彩瞬间吸引,不由自主地跟随“我”的脚步迈入了大花园。随后一句“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虽然没有具体的描写,但读者已经能够通过色彩的描写感受到花园内植物的热闹繁盛。

重复率高 受词汇积累限制,儿童常用同一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祖父发现“我”将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后的反应是“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笑”的多次出现既说明“我”行为的幼稚,也体现出祖父的可爱,一老一少的互动美好融洽。又如“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一句,连用多个“愿意”来表示瓜果“野蛮生长”之态。

此外,作者通过这样高频率的词语重复表达了对无忧无虑童年生活的强烈怀念。这句话看似在写花园里的果蔬“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实质上是在传达“我”的情感。处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中,“我”也随心所欲、肆意成长,生活得惬意舒适。

浅显直白 儿童思维相对简单,以儿童视角表情达意,不能过分修饰雕琢。《祖父的园子》一文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浅显直白的词语呈现儿童眼中的世界。

比如“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两个“特别”写出了儿童视角下的太阳和天空;写阳光的亮,则是“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蚯蚓、蝙蝠是“我”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睁不开”“不敢”等词语也充满生活化气息,稚拙可爱,强调一种原始、真实的生命体验,更贴近儿童语言思维特征与情感表达方式。

句式的儿童化

儿童尚处于语言能力形成阶段,说话时使用的句子都比较简单、短小,且重复性很强。《祖父的园子》一文中的句子体现了这一特点。“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等简短重复、节奏性强的句子在文中随处可见,语调轻快,将琐碎平淡的童年往事写得趣味十足。

爱好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文中的“我”就十分贪玩好动,最喜欢跟在祖父身后,学着祖父劳作的样子:“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这些句子都不长,结构相对简单,且十分相似,读起来节奏分明、朗朗上口,显得欢快活泼,短句结构整齐,在营造一种轻松愉悦氛围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个辛勤劳作的老者和一个天真淘气的孩童形象。二人相互做伴,珍贵的祖孙之情跃然纸上,“我”的俏皮可爱也得到彰显。

此外,本文句式的儿童化还体现在以大段的陈述为主,句子之间自然过渡,几乎不使用特殊的写作手法。比如“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因为使用了儿童的语气,平铺直叙却不显呆板,反而体现出一种率真之气。

修辞的儿童化

《祖父的园子》语言的儿童化特点还表现在修辞手法运用的儿童化。无论是比喻,还是拟人,作者都写得生动活泼、自然天真,呈现出儿童特有的情感。

一是比喻。比喻手法的作用在于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特点,而带有儿童语言色彩的比喻,让文章内容更具画面感。比如写蜜蜂,“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写雨后阳光下的榆树叶子,“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园内的一切都鲜艳明亮、充满生机。

二是拟人。在祖父的园子里,花、树、鸟、虫与人一样,闲散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着,热闹非凡,组成了一个大家庭。风来了,榆树会“呼叫”;“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它们仿佛能够和人对话,“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但“我”并不是有意给这些生物赋予人的特点,而是平等地观察它们。

在儿童的视角里,园中生物都是“我”的朋友,自然具有和人一样的姿态举动,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所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生动可爱的园中景象,折射出的是“我”的率真可爱、活力无限。

总之,在《祖父的园子》中,作家萧红以儿童的口吻创造出了一个鲜活多姿的世界。分析课文的儿童化语言特色,有助于小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之美,品味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从而加深对生活的感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通过反复朗读、品析关键词语、圈画独特句式、仿照课文造句等方式来体会作者情感,揣摩人物形象。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3年10月11日文章《〈祖父的园子〉儿童化语言赏析》;作者:陕西师范大学/吴小爱;图片来自千库网)

相关文章

  •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再读闫老师《祖父的园子》文本解读与课堂实录,发现解读在博观,实施在约取。 应邀为友人题写拓片。笔力不逮,甚为惭愧与...

  • 语文教学随笔

    本期,我们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一同走进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

  • 读《语文教学三部曲》(三十一)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要抓语言,语言是核心。语言是通达作者文本意义的桥梁,是解读的核心。语言和文本意义紧密相连,离开语...

  • 祖父的园子

    (一) 祖父的园子就在我家的不远处,这个园子是在祖父退休后修...

  • 祖父的园子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

  • 《祖父的园子》教学感想

    《祖父的园子》文章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述了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一些故事,读起来仿佛就发...

  • 课例赏析:我和祖父的园子

    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教给学生良好的习惯。(贾志敏) 课例:《我和祖父的园子》 执教者:贾志敏 种的读音 生:两个读...

  • 萧红:自古多情空余恨

    初知萧红,是在《祖父的园子》课文中,在她的笔下,祖父慈祥可亲,园子生机盎然、“我”顽皮可爱。 在祖父的园子里,有白...

  • 文本解读(散文,说明文)

    背影:余映潮 思路,从文本整体思路入手,切入对第六段的赏析。全方面的进入对情感,语言,人物形象的解读。然后结合背景...

  • 祖父、槐花林、我——之二

    搜寻远去童年的记忆,还真别说,祖父也有一个园子,不过赶不上萧红祖父的园子大,也赶不上萧红祖父园子里种的菜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本解读|《祖父的园子》儿童化语言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wp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