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从龙场悟道说起

从龙场悟道说起

作者: gb18031 | 来源:发表于2014-07-10 16:53 被阅读218次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这是王阳明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被廷杖四十,被发配到贵州龙场做驿丞前夕所做的一首诗。

此诗气度恢宏,非常适合即将远游的朋友励志壮胆。

先说说龙场吧。

据《王阳明年谱》记载,“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蛇虺魍魉,蛊毒瘴疠”这绝不是古人的夸张说法,而是事实。举个列子,阳明哥在龙场第三年,曾经写了一篇《瘗旅文》,这篇文章里面记载了一件事:一个吏目带了一子一仆去上任,路过龙场,阳明哥本来想去问问北方的消息,但是他们走的太早没赶上,到了中午的时候,听说蜈蚣坡那死了一个人,边上有两个人在哭泣。到了傍晚的时候,听说蜈蚣坡那死了两个人,边上有一个人在哭泣。到了第二天,蜈蚣坡那只剩下三具尸体了。——真是残酷的旅程。

据《明史》记载,“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可见,当地少数民族兄弟很多,也不知道是民风彪悍还是民风纯朴,个人感觉,这主要还是在你自己够不够硬,你够硬他就是民风纯朴,你要是软弱可欺,他立刻就要发飙了。

龙场这个地方,属于现在的贵州市修文县,现在有22个民族。当然,那时候还没有修文县,修文县是清朝的设立的,起这个名字估计也是受了阳明哥的影响,阳明哥谥号是“文成”啊。那个地方也没有驻军,后来的敷勇卫是崇祯三年才设立的,可见,朝廷对这个地方的控制力有多弱。

沟通也是个问题,当地少数民族兄弟语言不通,也不是全不通,“可通语者,皆中土亡命。”语言通的都是亡命徒,不知道在内地犯了多大的案子,才流窜到龙场的。

龙场驿丞,也就相当于现在边远山区的邮政所所长,官不大,但估计是当地最大的官,王所长将何以自处呢?

“旧无居,始教之范土架木以居。”-《王阳明年谱》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明史》

史书上记载的很简单,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王所长刚到的时候相当凄惨,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当地人帮他盖的房子。可是凭什么啊?难道语言通的亡命徒和语言不同的少数民族兄弟,都像天使一样乐于助人?阳明哥是怎样和这些人打交道的?我觉得阳明哥有个优势,就是身手够硬。

《年谱》记载,在阳明哥15岁的时候,“出游居庸三关,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询诸夷种落,悉闻备御策;逐胡儿骑射,胡人不敢犯。经月始返。”

在现代人还在家里准备中考的年纪,阳明哥已经“逐胡儿骑射”了。真功夫都是生死搏杀中练出来的,关起门来练,最多也就是高明点的健身操。阳明哥是怎样和亡命徒以及少数民族兄弟讲道理的,史书没有记载,大家可以自己想象。这过程一定是相当惊险,也相当精彩,不如拍一部《仙剑奇侠传前传之龙场悟道》如何?

阳明哥官不大,而且刚刚受了气,降了职,挨了揍,廷杖四十的伤估计还没好利索,但是,在龙场代表的却是大明的尊严和秩序,不可以不自重。盖房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沟通,要分工,要协作,盖房子的过程就是建立秩序的过程。当地原来也肯定有秩序,自然部落的秩序,或者亡命徒混乱邪恶的秩序,但阳明哥要建立的却是大明的秩序。没有一个稳定的秩序,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还悟什么道?

要说阳明哥在龙场盖得房子可不少,“以所居湫湿,乃伐木构龙冈书院及寅宾堂、何陋轩、君子亭、玩易窝以居之。”这不仅仅是满足住房需求,我觉得这既是一种教化,也是一种娱乐。教化和娱乐相结合,才称的上“乐道”。佛祖不是也说过:“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看看人家,娱乐的多高端,大气,上档次。

依靠武力,钱财,或者聪明才智,可以建立短期的秩序,但不足以维持长久的秩序。长久的秩序需要信念和信仰来维系。如果没有真正的信念,既不会有真正的教化,也不会有真正的娱乐。没有信念的教化必然是虚假的,没有信念的娱乐必然是低俗的。

一说到信念和信仰,好多人总往宗教上扯,好像没有宗教就没有信仰,这是外国人的偏见。我觉得,一切能使人们快乐幸福的生活下去的信念,都可以成为信仰。阳明哥经历了种种磨难,在龙场确立了自己的信仰,简单来说,就八个字:

“居夷处困,而悟良知”

(待续,最后一句,特别推荐给已经远游的朋友)

相关文章

  • 从龙场悟道说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这是王阳明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被廷杖四十,被发配...

  • 王阳明一生三次悟道

    【龙场悟道】是第一次:1508年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内容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龙场悟道,得出“心即...

  • 关于龙场悟道的理解

    龙场悟道,王阳明究竟悟出了什么? 龙场悟道之前,王阳明一直寻求如何做一个圣人,圣人会怎么怎么样,龙场悟道之后,王阳...

  • 龙场悟道

    心学史的开篇“龙场悟道”,归纳为八个字则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用王阳明的解释就是,人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无所...

  • 龙场悟道

    黄叶别树雨辞云, 格物经年未通神。 悟道天理即人欲, 我是前生面壁人。

  • 龙场悟道

    心即理 向自己的内心求理,吾性自足

  • 龙场悟道

    为什么一定是龙场呢?难道在别的地方就不能悟道吗?不得而知,但是王守仁确实是在龙场悟出了心学的精要,在一个充满瘴气,...

  • 龙场悟道

    圣人之道,吾心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清静而艰苦的龙场生活恰恰给王阳明提供了一个深入反省的机会。一天半...

  • 龙场悟道

    鄙人小学而大学,十年寒窗勤苦读 二十又三找工作,工厂车间下基层 扎根两年锤意志,走投无路奔成都 从事市场于金蝶,自...

  • 龙场悟道

    《知行合一》的开篇序章就讲述了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故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龙场悟道说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zj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