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阅读《晏子不死君难》和《季札观周乐》20200406
曾经教过一篇课文,叫《晏子使楚》。故事讲的是晏子出使楚国,三次遭到楚王的嘲弄,他凭着自己的机警和不卑不亢的气节,三次胜过楚王的事。厨王看他身材矮小,不开城门,让他钻狗洞。他说出使狗国才能钻狗洞;楚王在宴席上让人带个小偷走过,说是齐国人。晏子说南橘北枳,那是楚国水土不好,这个人在齐国好好的,到楚国就成了小偷了;楚王又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派你来?晏子回答说访问上等的国家才用上等人,我最不中用,所以被派到这里来了。精彩的三次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晏子绝对是一个“你给我初一,我就给你十五的主”。礼尚往来嘛,也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怎么待我就怎么对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18296/7a237d021df38182.jpg)
其实晏子是一个很知礼守礼的人,孔子就曾经评价他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人敬知”。尊敬他到什么程度呢?就连想杀他的人崔武子也因此而放了他:“民之望也,舍之,得民!”在对待崔武子弑君这件事上,晏子知礼守礼的态度依然非常明确。
齐庄公虽然死了,但是他是我的国君,我一定要去祭拜。齐庄公看上了大臣崔武子的妻子棠姜并与之私通,还公然把这件事情挑明了。崔武子就不乐意了,因为这个棠姜本来是棠公的妻子,他也是好不容易才弄到手的。(因为棠公死了,崔武子吊丧的时候看上了棠姜。当时还测了一卦,抽到的是《大过》卦,很多人认为不好。崔武子硬是娶回了棠姜。这在古代是很忌讳的事。)一气之下,杀了齐庄公,又新立了一个国君。由此可见,他的权力有多大。或许大家都不敢再去祭拜齐庄公。但是晏子不怕,一定要去祭拜。他要尽到一个做臣子的礼数。手下的人害怕,劝他或殉君或逃亡,他都回绝了:他不是我一个人的国君,我不为他而死,我没有罪,也不需要逃亡。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18296/ac9fc72ecb64c4ea.jpg)
晏子去祭拜时,做法更是不同凡响。他把齐庄公的尸体放在自己的腿上号哭,哭完跳了三下就出去了。“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孝经》中有这样的说法,就是捶胸顿足哭泣,表示哀悼,为死者送行。晏子的做法完全符合《孝经》的说法。作为君主,为了个人的私事而死,又不是为国家、为百姓,这样的祭拜就算是尽到做臣子的本分了。可以想象出晏子当时祭拜的样子,既悲痛,又潇洒,知进识退,有礼有节,不亚于出使楚国的风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18296/a2c9ccea452b3280.jpg)
“君使臣以礼,君臣事君以忠。”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怎么对我,我才可能怎么对你嘛!“投桃报李”,礼尚往来啊!
附:《诗经·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