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谁是我的观众”,设置演讲者和观众的心理位置
准确把握对自己的定位和对观众的期待。一个演讲者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在一场演讲中自如地变换和听众的心理位置。他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又要随时接受任何观众的质疑,因为场上随时都会有新的状况发生。
演讲者最精彩的表现是能让观众内心产生强烈的波动,所讲内容带给观众启发,还能引导他们在演讲结束后将自己主动挖掘到的东西反馈于演讲者。想想看,能做到将演讲的内容与观众形成一体,怎么还会紧张呢?
掌握“三的法则(the Rule of Three)",设置演讲结构
英国首相丘吉尔形容演讲时有一个非常精妙的比喻:好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要足够长,长到遮住该遮的地方;要足够短,短到能勾起人的欲望。
“三的法则”是一种最古老的演讲技巧,据说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开始流传。这个法则最早是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修辞学》中提出,他认为,人们很容易记住三件事情。如果将演讲内容罗列为三点,并围绕这三点展开,会给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首因效应”和“近期效应”是两个经常被用在有关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研究中的心理学概念。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记忆效率最高的时候往往是大脑刚刚开始吸收信息和快要结束收集信息的时候。研究还表明,大脑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长在20分钟左右。那么,为了让人记住演讲内容,重复论点是很有必要的。把观众想得“笨”一点,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用夸张的抑扬顿挫或插入幽默桥段等办法重复论点,比把观众想得“聪明”一点将助你发挥。
出色的演讲是能够让观众同时理解并吸收的。要检验观众有没有理解演讲的内容的一个便捷方法就是主动向他们提问。几个小技巧:
第一,决定向观众提问是贯穿于演讲始终,还是在演讲结束后问几个问题;
第二,决定是想问观众检验性问题,还是开放性问题;
第三,把握好提问的时间点。注意把握问题的频率、趣味性和难易程度。
不在乎对错,淡定自若,准备充分
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生活化的演讲,即能用和朋友聊天的心态,在许多陌生人面前说出易于他们理解并且有意义的话。与朋友聊天时,我们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说话不会紧张。而与之相反的,被说话场合的气氛、形势所压迫时,我们大多数则表现为顾虑自己讲不好或说错话,于是出现畏首畏尾、诚惶诚恐的心态。
这就谈到了如何克服怯场的心态。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看到别人演讲的优点和缺点,并与自己比较。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世上也没有完美的演讲,长处和不足永远存在。找到自己演讲需要改进的地方,它们对你的演讲造成什么影响,你又该如何改进?
要提升演讲技能,还需要鸡蛋里挑骨头、精益求精的精神,站在观众的角度评估你的演讲表现。除了总结自己的演讲外,还可以做一份性格测评来更好了解自己,以此来确定自己的演讲风格。
本篇三小节,按照“对谁讲(who)--讲什么(what)--怎么讲(how)”结构,帮助演讲恐惧者开展练习,认知对自己和观众的心理预期,不断积累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演讲风格。下篇,来一场脱稿演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