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进步一点点思考多一度自我修养
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会有什么后果?

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会有什么后果?

作者: Lachel | 来源:发表于2016-05-19 16:11 被阅读22880次
    图片来自网络

    你所接受的一切信息,构成了你的思维方式。
    所以,长期接受碎片信息的后果,就是让你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

    碎片信息通常具备这样的特征:

    • 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
    • 它们往往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
    • 它们往往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
    • 它们往往不够严谨、全面

    简而言之,碎片信息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它们往往只告诉你表面上的东西,却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们所说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实」(或曰「观念」),二是「联系」。

    事实就是一个个点,联系则是把点连接起来的线,它们所构成的网络,就是我们的知识结构。「事实」决定了你的知识广度,「联系」决定了你的知识深度。

    如果你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即使你只知道ABC,你也可以根据这三者的内在逻辑,得出DE,甚至F,这个过程就叫做思考。但如果你不了解它们的内在逻辑,即使你知道ABCDE,你也是没办法得出F的——你不知道需要把它们放在一起,更不知道放在一起之后它们能够呈现出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

    这就是碎片化信息的弊端。当我们接受碎片信息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扩充「事实」,但并没有增加「联系」。

    长此以往,会使我们的知识结构变成一张浮点图:孤零零的知识点漂浮在各个位置,却缺乏一个将它们有序串联起来的网络。

    这样的结果是:碎片化知识通过连续的新鲜内容,不断刺激你的大脑,让你始终处于「啊!又知道了新的东西」的喜悦中,从而难以自拔——这也就是我们难以抑制刷微博、刷朋友圈的缘故,因为我们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获得了新东西」的刺激里面。

    但是,这些获得的信息,因为它们缺少跟其他信息的「联系」,因此难以被我们「提取」,而「提取」得越少的内容,会被提取得多的内容挤压在记忆的底部——因此,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极其容易被我们遗忘。你以为你得到了很多,但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得到。

    前文已经说过,我们的知识网络,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那么,长期接受碎片信息,对你的思考能力并没有提升——你的「网络」并没有扩大;甚至是有害的——你已经习惯了用孤立的知识点去看待问题,习惯了一层、两层的思维,难以对事物进行五层、六层乃至更深入的剖析。长此以往,你将弱化对于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

    这里要注意一点:碎片化信息,其实跟来源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你习惯了接受「A是B」、「C是坏的」、「因为A所以B」的简单观念,那么,无论你是在刷微博,还是在读书、看公开课,其实接受的都是碎片化知识。

    我之前在一个「聪明人的思考方式是什么」的问题中,提到过:聪明人的思考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三个字:元认知

    同样一个问题,较为聪明的人,会去思考这个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他们会拔高一层去看待这个问题,从而更容易找到一根线条,将它和远处的某个固有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网络

    所以,如果你有这样的意识,那么其实无论刷微博还是读书,都可以避免碎片化认知。

    具体的方式是:

    1. 先花一点时间,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把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梳理一遍。
      如何梳理呢?以你能够说出某个知识点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为准。顺着这样的知识点捋一遍,这个网络就是你已经构建完成的知识网络。

    2. 找到知识网络的触点
      亦即自己感兴趣的、但尚未进行探索和了解的知识点。阅读、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去接触这些触点的知识,延展自己的知识网络。

    3. 当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先考虑如何将其纳入知识体系。亦即在脑子里回想你的知识网络,思考它可以如何跟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

    4. 如果找到了对应的点,弄通路径。亦即,将这个新的知识点,跟已经知道的某个点之间的路径,查清楚、弄清楚,将它们连接起来,使这个知识点成为你新的「触点」,拓展你的思维网络。

    5. 检验并输出。将这两个点之间的联系讲清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口述、写文章,去教会别人这个知识。或者,在心里把它讲一遍,看是否能够讲得清晰易懂,没有障碍。只有能够输出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

    6. 不符合以上方式的内容,果断舍弃。如果一个东西无法纳入你的认知体系,那说明你现在还不能掌握它,那就果断放弃,因为它对你来说是没有价值的,或者说(记忆的)成本是远高于收益的。

    再多谈几点:

    • 读书不用追求「读完一本书」,而应该追求「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什么东西」。
      一本书的内容不可能100%对你有用,其中肯定有你所不感兴趣的东西,也有你所无法接受的东西,没关系,接受你所能接受的即可。不用务求全部读完。甚至,读一半,放回去,再跳着读别的书,也是很好的方式。读书应该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让自己去迁就它

    • 如何处理微博上、知乎上那些有趣的碎片化知识?
      个人建议,最好的方式,是将它们作为起点。如果你觉得一个知识很有趣,就以它为出发点,去探索它背后的原理、背景、应用,去查资料、GOOGLE,顺藤摸瓜。这个知识点本身是没有太大价值的,有价值的是你去探索的过程。你经过探索了解到的东西,才能纳入你的知识体系,成为你思维的一部分。

    以上种种都需要不菲的时间,但学习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所以优秀的人永远是凤毛麟角,所谓聪明的人,无非他们把走路、等车、休息等更多的时间花在这上面罢了。再说,学习本身,岂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d34f37745078:【学习】最大的乐趣,就是能够把你学到的知识点,纳入你自身的知识体系
      • 324d69311fb3:哥这篇文章能转到我们大学社团的一个公众号里吗?😊
        Lachel:嗯可以,留个公众号名称,加白
      • ffa0e72508c7:谢谢分享
      • 再说一遍试试i:很多碎片化的信息都是别人理解反复咀嚼后的产物,我们再去品尝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硬要吞下不过是收获了一种饱腹感而已,养分却极大的流失了😌
      • f9a8364de024:先花一点时间,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把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梳理一遍。
        如何梳理呢?以你能够说出某个知识点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为准。顺着这样的知识点捋一遍,这个网络就是你已经构建完成的知识网络。

        这个 我同意,但是 完全不知道怎么下手,我应该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开始梳理我的知识吗?我是日语专业的最后干的是计算机行业的事情,所以现在脑袋有些’乱‘
        f9a8364de024:@L先生的猫 好的谢谢了
        Lachel:@isfool 后面会详细讲一下这一块~
      • 9dc23100ef11:听君一席话你,胜读十年书。
      • 精灵小丸子:懂了,喜欢。
      • 43254e2756a1:想请问下楼主,长期读简书的文章,算是接受碎片化信息吗
      • ea232f541711:谢谢您了
      • 甲文青:很受益
      • 55e9b1dad9fe:很欣赏其中的读书理念。为我所用,不为所累。
      • eeb8af3556ac:醍醐灌顶的感觉
      • ZPCoder:谢谢分享 受益匪浅
      • 果壳里的果冻:不错,受益匪浅
      • 我将一直都在:谢谢,这篇文章对我很有帮助!
      • 7c07085e047e:楼主很用心,把重要的都用大字体现出来,和他的文章很相称!
      • 其戎: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了
      • 找不到合适的昵称:你的建议真的很好,我被点醒了。
      • perrypan:这些获得的信息,因为它们缺少跟其他信息的「联系」,因此难以被我们「提取」,而「提取」得越少的内容,会被提取得多的内容挤压在记忆的底部
      • 580b131be042:所以说这也是长期看简书碎片化文章的后果吗
      • 一笠烟雨:很棒,对我很有启发,谢谢
      • 释然andy:好文章,这就是为什么看书要看原著!
      • 追疯的胖纸:元认知之后的部分全是干货 尤其是知识网络 自从意识到后 便开始积累 同时也开始转变了思维方式 发现这个世界的游戏难度悄悄降低了一些
      • 阿梁哥:说得真好,值得好好细读,认清了事实。
      • 小杰杰杰:非常棒!
      • 602563d2a215:其实最近都觉得自己看的杂七杂八太多了,有些能为自己用,有些没用,但自己就是好奇
      • d49ed86226f5:琢磨琢磨
      • 劳心者:要看什么人怎么用。有些人不经大脑,有些人会整理,归纳。信息是点,逻辑是线,至于怎么连,要靠认知的高度与广度。
      • f1baa5a76664:其实我一直很想问,像知乎 简书这样的阅读APP是不是碎片化吸收知识?
        Lachel:@琐碎的牵绊 看后面。是否碎片化跟来源关系不大,主要在于你的学习和接收方式。
      • 情语不伤:就好像看完一个简书,就要思考一下作者都说了什么,然后转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最后发个评论以示自己的想法😉
      • 3065e22391a4:这文章挺专业。
      • 海风yzx:一直喜欢看今日头条,最近发现方式得改下了,这一段时间在试着用为知笔记梳理自己的知识,看过的东西都精简用自己的话叙述下来,利用平时琐碎的时间梳理回顾,发现很有用处,现在很多人用的软件很多,微博,微信,头条……,喜欢收藏文章,但其实发现很少去看,使用一款工具集中管理很重要,自己总结然后能够给别人叙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Lachel:@海风yzx 说得很对。能够用自己的话把知识讲出来,是评判是否真的掌握知识的标准。
      • 踩着80尾巴_Eva:好好消化
      • 十迦风:任何知识和讯息不能以功利化来决定它的价值,很多知识以你需要的方式收纳进你的知识网,而这种容易狭隘它原本具有的价值。。。
      • 金樽酬月:抄袭的吧,微博上 思想聚焦 发过
        Lachel:@金樽酬月 授权给他们转载过。
      • Samule深美:这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神的原因!
      • 340eeb13e1fc:说得很对,因为我现在就有这种感觉,让我会有种记忆下降的感觉。解决对策我会尝试着去实施。
      • civilian:感觉非常有用,就像将脑子里的想法写出来完全是个不同的体验
      • Waka小姐:受用
      • 0f008cddd0c4:干货!
      • 许天青:很实用。
      • 61dc8da28c98:“让你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说的太有感触了。
      • 905c327536dd:看了作者的话 我才想起 写书的也是人 并不是人家写出来的就一定是完全正确的 不能完全被动的去了解 适当也该有自己的想法
      • 楚风Jacky:不错的。处处都是作者的思考的结晶。很受益
      • 吐金鱼的小泡泡:我好像在哪里看过这个。。。 :smiley:
        Lachel:@吐金鱼的小泡泡 原载于知乎。
      • 28e5c2e664d0:受用,感谢分享
      • 韩晓诺:是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89442 这个回答吗,答主是不是楼主
        Lachel:@韩晓诺 是。
      • c4593e84521a:见仁见智,因人而异,你适用而已,每个人有自己一套思维逻辑,优秀的人是少,但低调的人很多。
        d25655e21876:@iamDylan 我支持这样的看法,作者无私分享经验是值得感谢的。但是碎片化的知识未必就只有坏处。一个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事事精通,能触类旁通自然是好的,但若不能,你所积累的碎片化知识点就同样可以扩建更大的知识网络,也增加了人际交往中的谈资。没什么坏处。人生苦短,没必要做的每件事,都充满着意义,能一时开心,又没有恶果就很好了。
      • 424fc498995f:阅读这篇文章的此刻,也是碎片阅读。
      • 木紫薇:感谢作者,谢谢分享!点赞!
      • North2002:事实真相,跟逻辑真相,仅此而已!
      • 圕子:写得很好,在这个需要碎片的时间都要利用起来得时代,而我们需要用碎片时间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太杂乱的碎片知识会让你以为自己懂了,其实知识皮毛而已。
      • 丽亚里:好赞:+1:
      • dd4b2d907d17:一针见血
      • 18102cf84cce:前面的价值观倒是讲的挺好,到了方法论就庸俗了:pensive:
      • 0df369835587:弄清楚一个问题,像读个博士?
      • Runxing:布点连线
      • A雨下漫步:有点像《如何高效学习》书中的观点:flushed:
      • 多看一眼:我的思维方式就已经变成一个又一个点了,感觉思考东西都不深入,只是了解一点而已。
      • C塵:建立体系,用知识点作为素材,构建大厦。所有的动词可以理解为实践行行为,觉知此事,躬行之。
      • 柴桑:在这个浮躁快节奏的的社会想成功真的太容易了。就是好多人做不到
      • heis照亮:需要系统的总结,整理
      • 1e13476a8b9d:看到这篇文章,突然坚定了自己从一个点往下散开的想法,不再为这过程中的沉默不语感到自卑了。
      • 4af74faa3d92:真理,太对了
      • 櫻木:分析的很好,自己也有切身体会,收藏了。
      • 7726020b4b13:关于“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不知是否有例子
      • fa1dd9333249:很有建设性
      • be83a4391b30:谢谢分享,很受用。收藏了
      • 梁夏:能否分享?
      • 1ea923feda3c:小孩子必须去顺藤摸瓜,我们更年期了,哈哈,碎片就碎片吧,也没啥追求了啦!
      • cc03cfd9c25f:一些变化比较快的领域,很多人都会选择碎片化学习,比如码农,很多人都是碰到了问题再去问,而不是系统地学,一是变化太快,二是人已经变浮躁了。就算你劝他,还是应该看书,但他们只想把手上这段代码跑起来
      • 磨刀石:感同身受
      • 1633a80b843a:碎片化阅读的信息到底不是整体的感知,写作文的时候各种事例随手拈来装作我很了解的样子,还有跟同学聊天方便装逼,他们对我的看法是“这人怎么什么都知道啊666”其实再问深入一点我什么都不知道。然而自己觉得记叙文阅读理解的不够好了。不过其实说到底还是我书读的不够多〒_〒
      • b8554ecc4765:很有道理,受用
      • 谢少侠:碎片化的信息易产生片面的理解,造成误会甚至误解,甚至人身攻击等严重后果,尤其是碎片化的新闻资讯,很多网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对某某愤愤不平,甚至会发展到人肉搜索,电话骚扰,威胁等o弄清楚前因后果,拒绝碎片化信息
      • myheart毅:好的知识结构是一连串的,
      • 487433aa3bb9:给了我新的认识和感受,很感谢作者的文章
      • 黑骑士_路西法_丸子:对于碎片信息第一感觉都是:哇哦,好牛掰。哇哦,竟然这么精辟。哇哦,这就是我的精神支柱了。哇哦,我的一生就该这样子啊。哇哦,此后余生必须按照这句话奋斗了。。。可是回头再细想,只有一个字浮想脑海:空!
      • JesseXing:变得没有主见,今天看了这个觉得对,明天看了那个觉得也对,没有心思自己去整理去沉淀
        谭亦桐:@JesseXing 我也有同感,在这个信息泛滥的网络时代,每天接受了各种不同的碎片化信息,到最后什么都没有收获。看完这篇文章,给自己最大的感悟是:最关键的是自己需要甄选有用的知识,并追根溯源,弄清楚背后的逻辑关系,这样就可以轻松建立起自己的一个知识体系。
      • wan208:说的太好了!超赞!!!!
      • 330753b513b0:太赞成了!因为碎片化的阅读,让我现在无从提笔,甚至当我看到一篇很喜欢的文章,在脑子里形成了无数的金句,却无法把它们落在纸上,深深的感受到了自己的退步——已经无法沿着一个顺畅的脉络去写些东西了,自己的思维也渐渐变成了一块一块而不是一整篇。
        受启发,现在开始寻找让自己重新完整条理的方法。
      • 钰珏儿:碎片化的时间接受碎片化信息,整块儿的时间就看有整体联系的东西
      • 3e313bcfa0d0:慢慢品味
      • 69682cb71231:有用。:+1:
      • 如象:真是一语道破了学习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梳理我们知识间的联系和异同,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牢固的知识网络,《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也提到高效学习的三个关键:模型、结构和高速公路(乃至不同知识间网络)。在学习了大量记忆术后,才明白最便捷有效的记忆方法就是通过逻辑来记忆一连串信息,以旧知识去连接带动新知识,使知识与知识间挂钩,甚至可以用已掌握的知识体系去联系新的另一领域的知识信息。学习是门技术啊,没有学不好的,只有不会学的。感谢您的分析,收获很大,和我掌握的学习技巧知识产生共鸣
      • f9a1bfe95918:碎片化的知识提供丰富的谈资,让交谈更有趣不更好吗?
        路小飛:@步行者yi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可以接受
      • 710564701aa3:很有道理,感触很深!
      • 橙子晓:看书,吸收知识;思考,消化知识
      • edoer:有些道理
      • 午衍君:感觉好有道理
      • a6e084aaa7a3:越来越浮躁了。整块的时间都被零碎话了。越来越急功近利,单刀直入。都“简书”了,谁还去看“繁”书!100-200字还浏览一下,1000-2000字还考虑一下,10000字以上那算了吧!
        路小飛:@木月师兄9527 个人都有个人的感受吧!累不累重点在能不能坚持不懈读下去。
        西门鱼:@路小飛 文学名著其实看的更累
        路小飛:@车伟 有些文章太长了,看着累,如果是文学名著还可以接受
      • 梦晨ing:谢谢分享,说得很有道理!
      • ytlm:感觉我就是深深的中了碎片化信息的毒,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慢慢改变!
      • 156f16df737a:深受其害
      • ca7d119ae26a:我就是这样不断的接受碎片化信息,越看越盲目,被作者说中了!

      本文标题: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会有什么后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jgrttx.html